第A4版:副刊总第1658期 >2017-09-20编印

崇龛明月山传说
张建
刊发日期:2017-09-2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明月山以前叫狮子坡,坡上树木葱郁,蓑草密茂,犹如长毛狮子,头朝东尾向西傲视琼江河畔。坡高约七十米,长达百米。距离崇龛街道仅半里之遥,狮头处有个二米高洞口,狮身位有道三尺宽、三米高的石缝。而在狮尾却有石刻“明月山”三个大字,远至5公里以外都能看见。而在这坡脚下还有个大荷塘,当时人们称之为明月池。
  唐朝灭亡后,这里是前蜀地盘,而后蜀的开国皇帝孟知祥攻打遂宁路过此地,发现这坡上有狮子出没,老百姓甚是苦恼,为了取得民心,就带兵上山围攻,最后狮子头被兵将捅了个洞,狮背也被孟知祥用厚背刀砍了条裂缝,这头狮子被击毙后,就变成了这样形状的山坡。
  孟知祥当上皇帝后,当地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在山顶修建了一座“天虚观”。远远望去,这道观就好像狮子头上的皇冠。
  说来也怪,道观刚落成的那天,一个陈姓渔夫在这坡底荷塘内,打捞出紫衣肉团,于是带回家中准备煮着吃,水烧开了,渔夫正要将肉团投入锅中,突然电闪雷鸣,渔夫受惊肉团掉到地上,一个男孩破团而出,这就是陈抟。
  陈抟成年后就在狮头处的洞内修道炼丹,并在“天虚观”当上了住持。同时在狮尾岩壁手书“明月山”3个楷书大字。
  民国时期,国民党国大代表徐次珩来到遂宁突然腰痛,久治不愈,突然有个晚上,这头石狮子托梦给他:“要想腰不痛,除非补好洞”。徐次珩于是出资把狮头洞口填补好,同时把狮身石缝也一道填平,不久腰果然不再疼痛,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又把这坡改称为漏孔山。
  大跃进年代,坡顶道观被毁,山顶巨石也被开采修房筑路,导致整个山坡下降三分之一的高度。明月山3个大字也荡然无存,人们也只能从文字中去了解那段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