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清
古语讲,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这深刻指出了语言的巨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可以说力透纸背、鞭辟入里,“习式语言”既有内在张力,也有外在活力,更有潜在魅力。
细读《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平白如话,平实真切,蕴意深刻而又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而又娓娓道来,犹如春风扑面,胜似秋色宜人。
这种遒劲的语言力量,来自丰厚的国学滋养。习总书记讲话融汇经史、信手拈来,古为今用、画龙点睛,其引句用典的精妙、贴切、传神,让人拍案叫绝。这尤其能从“治大国如烹小鲜”“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反映出来,从“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禁微则易,救末者难”等折射出来,从“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凸显出来,给人思想启迪,令人精神激荡。
这种遒劲的语言力量,来自深切的民本情怀。脚上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习总书记下乡当了7年农民,自然清楚什么话群众爱听、耐听。所以不拔调子、不绕弯子,话语质朴而通俗、直接而凝练,以平近人、以实动人、以情感人。这可以大量俗文俚语为证,像“众人拾柴火焰高”“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指挥棒变成搅屎棍”等耳熟能详的大白话,听来倍感亲切,读来津津有味。
这种遒劲的语言力量,也来自生动形象的比喻。而且这种比喻已经深入人心。比如,一提到“总开关”“软骨病”,我们立马就想到理想信念,提到“带电高压线”“制度的笼子”,就会想到反腐倡廉,提到“推拉门”“墙头草”,就联想到“天平官”“老好人”,简而有法、传神传情,早已胜过千言万语。
“习式语言”妙语如珠、引人入胜,值得我们常读、深学、彻悟。特别是语言背后蕴藏的勤学精神、民本思想、实干作风等,更应细照、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