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金佛大桥,看涪江波澜不惊,江上鱼舟荡漾,水面百鸟翔集,岸畔蔬菜万顷。遥望定明山色,山濡霞光百彩,壁立荦崅万仞,岩半佛阁巍然,寺院钟声悠扬。下得桥来,经过临江大道,由西门进入潼南区养福圣地大佛寺,观世界第一室内饰金大佛,庄严而坐,佛光闪烁。佛祖不言,似有禅语:心愿心上原,无求无欲自快乐;福祉福未止,有衣有田享幸福。
定明巍巍五光十重接碧天;涪江滚滚一泻千里汇沧海。定明山,可以说是潼南的一座圣山,山上有第一任四川省委书记杨闇公烈士陵园,有第四任共和国主席杨尚昆陵园,两位革命先驱永垂不朽的报国精神,永远激励着百万潼南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马掌铁一样,负重奋进,磨灭方休。定明山东临一泻千里的涪江,这西起岷山雪宝顶、东迄合川嘉陵江的涪江,全长700千米,她不仅仅是潼南的母亲河,更是中华民族婚姻制度、桑蚕丝绸两大文明的发源地。闻名遐迩的潼南大佛寺,就坐落在定明山东岩下的涪江岸上。
春看江花色色新,夏乘凉风百鸟鸣,秋无落叶山常翠,冬没飘雪听泉声。这是大佛寺的真实写照。绿树参天、碧波涌翠的大佛寺,不但是佛、道、儒三教齐居之地,更蕴藏着七檐佛阁、八丈金刚、顶岩佛书、石磴琴声、翠屏秋月、丹山碧水、观音殿、玉皇殿、百仙岩、千佛岩、仙人洞、瑞莲池、海潮音、黄罗帐、合掌石、读书台、鉴亭、楹联碑刻等十八个自然景象与人文景观。钟灵毓秀的大佛寺胜景,可用一联以概之:八象明昭昭,银阁金身、慈航普渡、琉璃重重排峦嶺,道龛奇洞、莲池现瑞、千佛百仙列云崖,顶岩镌刻、江石合掌、宝刹福地拜圣贤;十景游眷眷,丹山碧水、翠屏秋月、珠光闪闪照玉宇,鉴亭读书、黄罗遗梦、石磴抚琴海潮音,诗词歌赋、楹联碑帖、华夏文脉传今古。
游览大佛寺的十八胜景,去亲近自然,去陶冶情操,去圣地养福,去观山观水观景,总会让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去探索自然奥妙,去揭示人类真谛,去聆听传奇故事,总会找到真知灼见,让人茅塞顿开,给人启迪与睿智。
去大佛寺怀古,如烟云飘散在岁月里的古意,会牵引着我们的思路,重返于时空隧道,去与古人叙梦,让他们敞开各自的情怀,讲述各自的坎坷人生和精彩故事。
站在“海潮音”前,听海潮音连绵不绝,看李太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从而抒发人生之感慨:“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看淡人生,幸福于心。
屹立于江岸的“鉴亭”,鉴古,鉴今,鉴人生。在这里,留下了宋代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魏了翁(号鹤山)的印迹。官至端明殿大学士的魏了翁,为官正直,仕途坎坷,五起五落。在朝时好好做官,为民谋福,名垂青史,光耀后世。谪居时广开学堂,认真教书,其弟子遍布巴蜀湘湖一带,成为一代宗师。闲暇时,常在鉴亭,品茗了翁亭,撰文读书楼,吟诗填词曲,挥毫弄墨香。即兴时,邀友频举杯,把酒话豪情,醉倒流光池。快意人生,休养于心。
帐罗一色染中央,照水连云映日黄。愿与定明华藏境,千年无坯永高张。诗赞“黄罗帐”,帐中卧帝王。宋徽宗赵佶,爱好书法瘦金体,更喜游览名胜古迹。一日独自来到大佛寺,被秀丽的风光醉倒在东岩下,天降黄罗帐,为其遮挡蚊虫野兽。卧帐幽梦里,有白眉老者,为佶指点迷津:“如今大宋朝正是多事之秋,风雨飘零,尔需变国策、改法度,近贤臣、远小人,惩腐恶,除奸伶,励精图治,勤政为民。否则,江山不保,性命堪忧。”赵佶未听忠告,仍旧棋琴书画,游山玩水,寻花问柳。其结果是瘦了字体,瘦了美人,瘦了帝位,葬送了江山。被虏靖康耻,牢狱大半生,南望山河碎,命送五国城。惨痛人生,祸起惰政。
行走大佛寺,养福圣地里,终日而思索,偶得于拙见。佛不是法力无边,而是智慧无穷;佛不为万人敬仰,而为万民幸福;佛不会知难而退,而会勇往直前;佛不愿强取豪夺,而愿舍己救人;佛不倡弱肉强食,而倡割肉喂鹰。佛是奉献,佛是布施,佛是大爱,佛是众生平等。
养福圣地,昭然若示,精忠报国方是福,孝敬父母方得福,行善积德方养福,放下仇恨方获福,心中有爱方留福,无私奉献方添福,知足常乐方有福。福是一种人间善良,福是一种祸福因果。福是常做好事,福是快乐感觉,福是恩泽后代。福就是“为天地立心、为众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福还是一种天灾不灭其生、人祸不夺其命的天地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