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放在省级地图上可能会占据很大一片地方,放到世界地图上就变得小了。反过来说也是一样,一座高山隔着几百米远远望去,我们会觉得不过尔尔,凑近了再看时,方始觉出它的高和大来。于人亦然,你若不了解一个人,他在你眼里顶多算一个活物,你若对他有了深入了解,才能洞悉他的平凡或者不凡。
换句话说,标准不同,距离不同,亲疏不同,人、事、物呈现出来的状态以及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也是迥然有异的。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标准,清楚地定位自己,而不是人云亦云。
钱钟书先生曾经在一篇谈论《伊索寓言》的文章里讲述牛与蛙的故事时写道:“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她应该跟牛比娇小的。”这话真应该拿给那些动不动就提“别人家”的人听听,因为它不独青蛙受用,于我们而言亦不例外。我们如果总是与天比高,与海比深,定然会输得很惨,可是如果我们与天比渺小与海比浅显结果就会大不相同了。
世间万物没有一成不变的,我们不能让经验蒙蔽了眼睛,更不可让主观意识带入歧途。人的一生无法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时间在变,河在变,人也在变,行路的难易大多与此有关。故而,我们只有清楚地定位自己,才能找准参照物,更好地行路、做事。
世间万事也向无绝对,大与小,快与慢,好与坏,善与恶,有用与无用,都是相对的。举个例子,一枚石子或是一枚钉子,论大小,远不及大理石,但只要用之得当,它们的价值未必就不如大理石。同样的原理,放在碗和碟上也可通用。
世上无难事,亦无无用的人和物。用之合适,便是大才和大材,用得不合适,才有所谓的“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