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综 合总第2215期 >2019-11-18编印

潼南:工业“引擎”加速高质量发展
刊发日期:2019-11-1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紧接1版)以泰盛维尔美纸业、时代灯具、利蓓照明等为代表的消费品工业响应国务院“三品”专项行动要求,着力在增加中高端消费品供给上下功夫,发展中高端纸制品、灯饰等消费品,融入全国市场,形成大众消费品及特色轻工产业集群。
  今年1—10月,高新区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1.32亿元,同比增长17.41%。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14.65亿元,同比增长10.17%,占园区规上企业产值47.51%;消费品产业实现产值13.11亿元,占园区规上企业产值5.43%;传统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5.2亿元,占园区规上企业产值10.44%;天然气综合利用及精细化工产业实现产值21.11亿元,占园区规上产值8.75%。产业集群抱团筑起工业加快发展的新优势。

招才引智慧集八方打造核心竞争力
  实施“千名硕士进潼南”招才引智计划,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召开人才工作会,研究出台《潼南区“三百三千”人才培养集聚计划》。区委书记曾菁华亲自带队赴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现场推介,引进879名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近年来,潼南先后承担国家级、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0余项,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00余人,拥有市级科技特派员15人。
  向高端人才伸出橄榄枝,实现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联动,是潼南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密绝。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全区80余家企业分别与30余所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阿尔法与中科院绿色智能研究院达成技术支持协议,凡普特等4家企业分别与德国iAd GmbH公司等5家科研机构达成技术合作协议,太安香水百荷建成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巨科环保有限公司依托市环境科学院建成重庆重金属污染防治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凡普特、汇达柠檬申创2家市级研发机构,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为潼南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抢抓机遇扩大对外开放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重庆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距离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起点——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不到80公里的潼南,正主动对接抢抓“国家战略”的机遇“红利”,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现沿江沿海地区联运开发开放及产业梯度转移,在更高起点上谋划高水平地扩大对外开放。
  建立专业队伍,加强包装策划,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经济区产业转移。强化投入率、产出率、税收率和影响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引领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力争每年引进1—2家投资10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通过以企引企、以才引企、以链引企、以资引企等途径,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健全金融服务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如今,高新区借助经济、科技和开放的优势,搭建起一个更加广阔的合作交流平台,加速各种创新要素和资源的流动,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一个创新发展的高地正日益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