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芸
第一次到西南国际灯具城,是陪朋友去看灯,走进灯具城,就湮灭在一片灯的海洋中,被里面琳琅满目的灯炫花了眼,有晶莹剔透的水晶灯、格栅式的羊皮灯,还有古风浓郁的陶瓷灯......原来灯,也可以这样美。
小时候,时间很慢,黑夜很长,当时的电灯还算稀缺之物,直到天将黑尽后,母亲才拉亮家里唯一的一盏电灯。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夜饭、拉家常,虽是粗茶淡饭,但很开心。饭后父亲教我们识字,母亲编织毛衣。那时候,城里刚用上电,电压还不稳,时常停电。一停电,我家所在的整排房子里就会传出“哦豁,又停电了”的吼声。此时,我和姐姐便会挤在母亲的怀里,听母亲讲故事,看父亲在黑暗里摸索着点亮一根蜡烛,烛光柔黄,光亮微弱。那时的我特别喜欢一个人在烛光下看连环画、写字,摇曳的烛光伴随我度过了童年的快乐时光。
上中学时,教室里有了六盏大吊灯。每当晚自习时,两排六盏的日光灯就齐刷刷地亮起来。老师在灯光下给我们讲习题、批改作业。同学们在灯下复习功课,有的还躲在课桌下偷看武侠小说。“叮铃铃……”当下课的铃声一响起,归心似箭的我们快速收拾好东西,一窝蜂拥出教室,奔跑在路灯昏暗的街道上,就为了赶在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播放完前能看上一小段,我们还边跑边议论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呢。灯火阑珊的小城里,有我们的青春美好的故事。
九十年代末,我们过上了向往已久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这时候的街道上有了一排排崭新明亮的路灯,车辆川流不息。每到夜晚,平房与高楼的每一个窗户都闪烁着绮丽的灯光,幸福的故事弥漫其间。到了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道两旁的每一棵树上挂满了彩灯,星星点点的灯,点燃了城市的喧嚣与激情。
如今,人们喜欢晚饭后出门溜达。当华灯初上,大街小巷上已是人头攒动,广场上灯火通明,一群一群的人跳着热情的广场舞。灯火辉映的滨江路上,散步的人来来往往。涪江大桥上流光溢彩,流动变化着不同的画面。江河里,观景游船放着悠扬的歌缓缓划过江面,荡起的波纹搅乱了江中那些绚丽多彩的倒影。这正应了白居易的那一句“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的诗句。
灯的变化,也就是几十年的事情,现在买了房子装修选灯时,市场上的灯简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灯光照射下的我们的生活,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灯,点亮了一座城市的繁华,也点亮了人们的理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