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政·综合总第2208期 >2019-11-07编印

区农业农村委:
提高基层农技水平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刊发日期:2019-11-0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培训会现场

培训会现场


  

全媒体记者唐开玖李艳琼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近期,区农业农村委组织开展了2019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培育一批新型农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加快推进我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案例+实地讲解 快速提高学员技能
  “包括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为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所提供的服务,这就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日前,区农业农村委组织的2019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在区委党校正式开班授课,授课教师唐光泽正在为从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及相关单位中选派的150名农技人员讲授相关理论常识。
  课堂上,参训学员一边专心听讲,仔细看课件演示,一边认真记笔记,还不时就农机推广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典型案例与授课教师互动交流,授课教师逐一耐心解答学员疑问。为期5天的培训,采取理论知识学习、课间抽查问答和基地参观讲解进行。主要围绕现代农业、农技推广、乡村旅游等内容,通过经典案例讲解,提升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求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广大农技人员的业务知识和从业技能。
  “我作为一个基层农技人员,通过这次学习,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增长了见识。回去以后,在工作中,我会把这次学到的知识,用于以后的工作,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为潼南农业服务。”学员杨思说。
  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胡明强说,举办这次培训,是为了提升广大农技推广体系人员专业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将所学知识融入实践,服务全区农民朋友和转型农业经营体系,帮助他们增收,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助力农业农村发展,加快推进潼南农业现代化、乡村现代化。

企业+技术支持 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位于崇龛镇临江村的重庆稻梦空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水稻套养的综合性种养公司,公司现拥有500多亩标准化种养基地,主要生产蟹田大米、生态甲鱼、大闸蟹、小龙虾等绿色生态食品,年产商品大闸蟹16000斤、小龙虾12000斤,蟹田大米100000斤等,实现销售收入240余万元。
  别看基地现在发展得如火如荼,在基地建设之初也面临过很多困难,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滕文强体会最为深刻。基地刚成立那会儿,稻田里的大闸蟹长势喜人,不到3个月就已经快有1两左右。可是好景不长,一天早上滕文强视察基地的时候发现有十几只大闸蟹无故死亡了,开始并没有在意,可是接下来连续几天都出现大闸蟹死亡的情况,这下滕文强开始着急了,滕文强立马向区农业农村委水产中心寻求帮助。在得知情况后,区农业农村委水产中心专家滕树君马不停蹄地赶到基地里进行现场查看,通过解剖大闸蟹,分析出大闸蟹死亡原因,最终解决了企业危机。
  “作为首次创业,尤其是种养殖业,最缺乏就是技术。幸好有区农业农村委这群专家的技术帮助,我们才能够大胆地去做。”谈到当时的情况,滕文强感慨道。
  如今的稻梦空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是我区农业产业化区级龙头企业,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带动周边30余户养殖户从事小龙虾养殖,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的增收来源。
  “下一步,我想在潼南城区开一家餐饮店,因为我们有这么好的产品,像稻花鱼、龙虾、泥鳅、黄鳝这些,加工后都可以作为我们的特色菜,食客到我们餐厅用餐后,还可以到基地参观、垂钓……”滕文强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