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2229期 >2019-12-05编印

旭源农业创新开展生态养鱼模式,应用池塘内循环养鱼技术——
鱼儿天天“跑”肉质更紧口感好
刊发日期:2019-12-0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全媒体记者夏培植实习记者尚千
  “pH值、水温、含氧情况一切正常。”12月3日一早,重庆旭源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老全就来到该企业内循环养鱼基地,通过鱼塘岸边的内循环水产养殖智能控制系统,观察鱼塘的水质情况。鱼塘里,6个塑钢水槽安放在鱼塘中上部,两头装有拦鱼栅,鱼儿在槽里逆着水流游动,像是在“跑道”里“跑步健身”。
  这种新型生态养鱼模式运用“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即在封闭的池塘里建一套流水养殖系统,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变为“集约化圈养”,“跑道”面积只占池塘的5%左右,其余面积则用来“养水”,每条“跑道”各有一台推水增氧装置在运转,使得整个鱼塘中的水不断循环流动。“这样能保证鱼一直保持逆流游泳的状态,鱼的品质相对于传统池塘养殖要好很多。”重庆旭源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代莉介绍,保持不间断运动能让鱼肉更紧实,口感细腻。
  “每个流水槽面积达到了110平方米,可以养殖3到5万斤成鱼。今年我们养殖的是黄辣丁,成活率在95%以上。”代莉告诉记者,“跑道养鱼”养殖密度大,要实时掌握鱼塘水质,定时给“跑道”增氧。
  “如此高的密度和高的产量,是借助了现代渔业技术的帮助。”区水产中心主任杜朝晖说,这套设备不仅可以移动,还安装了微循环流水系统。
  在代莉的指引下,记者看到在养殖槽上方,安放着一台台电动发动机,当发动机启动电源,增氧机便开始工作,既制送氧气又搅动了水体,满足了高密度养殖的鱼儿对氧气的需求。当水体中氧气充足后,增氧机就会自动停止工作。
  “由于电动机作业形成了水浪,符合鱼儿的逐水习性,因此鱼儿会争先恐后地游向充氧区域,像是在‘跑步’,使肉质更紧致,口感更好。”杜朝晖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养殖槽还实现了低碳绿色环保养殖。因为槽尾安有鱼粪、饵料残渣回收系统,废弃物被水浪冲到收集箱后,再被水泵抽到岸上的沉淀池,最终变成农作物的优质肥料。沉淀后的清水又沿管道回到塘里,实现了循环节约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