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特别策划总第2093期 >2019-05-27编印

依托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契机
潼南“小柠檬”登上国际“大舞台”
刊发日期:2019-05-2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魅力柠海。

魅力柠海。

汇达柠檬产品包装车间。

汇达柠檬产品包装车间。

农户采摘柠檬。

农户采摘柠檬。

柏梓柠檬小镇。

柏梓柠檬小镇。

柠檬喜获丰收。

柠檬喜获丰收。


  

  潼南地处北纬30度地带,年均气温17℃,具有偏酸性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是与美国加州、意大利西西里岛齐名的世界三大顶级柠檬产地之一。
  自上世纪70年代初,潼南一些村民陆续引进柠檬种植,后来发展到一些专业大户开始适度规模经营,逐渐发展壮大,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的逐年增强,不断加强在基础设施和生产管理技术方面的投入,积极对外宣传和推介柠檬产品,潼南现已成为重庆最大的柠檬产业基地。

建规模化生产基地,潼南柠檬遍地开花

  初夏时节,走进柏梓镇柠檬种植基地,成片的柠檬郁郁葱葱,一颗颗幼果挂在枝头,在蒙蒙细雨中欢呼跳跃。不少工人正在基地里忙着田间管理,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期待着收获的季节。
  岗宏柠檬公司是柏梓万亩柠檬基地核心种植企业之一,公司负责人李洪刚告诉记者,他的企业自建设以来,在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银行贷款等方面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出资建设基础设施,解决了道路交通和水利灌溉问题,让企业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的刀刃上,我们只需要安心把企业做大做强就行了。”
  为全面支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发展,潼南不断强化政策支撑,加快完善柠檬产业化政策体系。“我们按照资金服从规划要求,严格执行《政府性资金管理办法》(潼委办〔2012〕192号),整合商务、国土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特色效益农业等项目和资金,重点向柠檬产业发展倾斜,发挥财政政策的支撑作用。”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根据中央财政补贴资金规模,对标准柠檬园按规模进行补助,用于柠檬标准化建园和培植加工、储运、营销。按照优先发展原则,优先安排道路交通、农田水利项目资金,加快柠檬标准化果园周边道路和水利灌溉等设施建设。”
  据统计,全区柠檬种植面积已达32万亩,占全市柠檬总面积的84%,年产量25万吨,占全市总产量的89%。潼南柠檬先后被原国家质检总局纳入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名录,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潼南成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市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柠檬)产业园、国家柠檬生产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单位,获批全国优先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区,“柠檬小镇”建设成为市级田园综合体重点示范项目。
  按照《重庆市柠檬百亿级产业链发展核心区规划(2016—2025)》,潼南将进一步集中打造“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管控智能化、品种优良化”的高标准柠檬基地,重点建设柠檬脱毒育苗中心、柠檬工程技术中心、标准化生产基地、精深加工产业园、国际柠檬交易中心,到2025年,潼南将建成重庆市柠檬百亿级产业核心区、全国柠檬工程技术中心、全国最大的柠檬物流中心、国家柠檬重要出口基地和“中国柠檬之都”。

壮大柠檬产品加工集群,远销31个国家和地区

  柠檬种植面积已达32万亩,年产量25万吨。如何让这些小小的柠檬,构建起集种植、研发、精深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是潼南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潼南不断培育壮大柠檬产品加工集群,完善农业招商政策,充分利用柠檬发展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有实力、有规模的柠檬加工企业;加强引导、服务和政策支持,做实做大汇达柠檬、檬泰生物科技等现有柠檬加工企业,重点推进扩能达产,确保按规建设、发挥作用;在工业园区食品加工园规划建设柠檬加工基地,搭建柠檬加工发展平台。“我们在引进培育柠檬加工企业时,高度注重档次和实力,严格按照相应的外贸出口加工企业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潼南已构建起绿色食品、保健产品、生物医药等多层次、多元化的加工体系和种植、加工、营销、研发等全产业链格局,有力抢占了国际市场高地,显著提升了柠檬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
  在潼南高新区汇达柠檬标准化厂房里,一条条生产线正忙碌地运转。伴随着工人们娴熟的分装,一件件柠檬产品不断成型。据了解,从这里生产的柠檬深加工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迅速进入重庆、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市场,甚至运往国外。重庆汇达柠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代小平告诉记者,该公司已投入上亿元,围绕柠檬研发出300余个产品。
  据统计,潼南柠檬加工已培育有重庆汇达柠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檬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专业化柠檬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全区有“潼南柠檬科技专家大院”公共服务平台1个;重庆市柠檬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中心4个,开发出了柠檬饮料、柠檬食品、柠檬化妆品及柠檬保健品等4大类300余种产品。
  不断研发推出柠檬新产品不仅为公司带来可观的利润,还稳定了周边柠檬种植户的收入。“目前,潼南柠檬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2.6亿元,帮助5万余农民脱贫增收致富。”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仅汇达柠檬在我区就建有1万余亩有机柠檬种植基地,为当地村民提供了近1000个就业岗位,村民的月收入也超过千元。”
  为实现柠檬经济效益最大化,潼南把眼光投向了广阔的国际市场。通过创新的营销手段,发挥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品牌效应,依托相关企业与国内贸易集团合作,组建潼南柠檬出口外销直通平台,全力开拓国际市场。“我们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拓展柠檬电商渠道,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立体化搞好柠檬营销。特别是依托‘柠檬国际物流交易中心’网络平台,发挥其集柠檬电子交易、银行在线支付、柠檬行情资讯、现货资源搜索、终端采购招标、电子商务服务为一体的网上电子服务功能,形成以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为特点的柠檬供应链服务体系,有力提升了潼南柠檬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
  显然,在潼南,小小的柠檬,已发展成了大产业,登上了国际大舞台。据统计,潼南柠檬已在全国30余个省级城市建立了销售中心、近百家直营店,产品远销俄罗斯、德国、香港等31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出口柠檬鲜果6.26万吨,出口总值达到7577万美元(含转口),填补了“渝新欧”班列生鲜类空白,柠檬全产业链布局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也是在2018年,潼南汇达柠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随市领导参加第五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暨俄罗斯国家创新工业展,现场签订3.5亿出口协议。

用大数据智能化赋能,建立世界柠檬风向标

  “柠檬马上就要挂春果了,更要注意修剪病枝。你看,这条病枝就一定要夹掉,修剪后,要把这些病枝及时带走,不能随意仍在地里,不然病枝上的虫卵孵化后,还会继续繁衍。”在柏梓镇柠檬广场旁的柠檬种植园里,科技特派员正在为种植户张亮讲解柠檬的田间管理技术。“哦,原来是这样啊。我们前期修剪的病枝都忘了拿走,我马上请工人来清理。”张亮恍然大悟。科技特派员接着又动手演示起了疏枝的技巧,“疏枝也很重要,要疏去部分无叶花枝,减少花量和养分消耗,达到保果的目的。”张亮告诉记者,以前他们种柠檬,主要靠自己积累的一些老办法,即使错了也没法发现,科技特派员专业的指导可帮上了大忙,“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我这20亩柠檬地,每年可以增收5万元以上。”
  为提升柠檬品质,近年来,潼南广泛开展科技推广服务,成立未来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对规模以上企业实行“一对一”服务,在专利技术研发、技术咨询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建立区、镇、村三级农业服务体系和柠檬种植田间学校,创新便民服务方式,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通过实地农业教学实训,提升种植户科学种植技术。
  科学技术的力量,不光体现在田间地头。2018年8月,区政府、阿里云和数梦工场联合发布了“数字潼南——中国柠檬指数”,通过大数据算法对潼南柠檬产业的消费流通、生产加工、生活健康、未来发展和科技创新等五大维度,通过数据模型进行分析比对,综合分析得出综合数值,直观地展现潼南柠檬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市场影响力,并与世界其他顶级柠檬产地进行横向对比,强化优势,丰富柠檬价值,并发现不足,用数据辅助规划潼南的柠檬产业。同时,依托该指数,促进政府部门对柠檬产业的指导与服务,提升潼南柠檬在世界柠檬产业中的地位,从而推动柠檬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农户经济,提高当地科技创新能力,深化企业加工能力,促进鲜果出口达标率。“‘中国柠檬指数’的发布,在全世界建立起了中国柠檬风向标。”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
  发布“中国柠檬指数”只是潼南扩大柠檬在全世界影响力的措施之一。近年来,潼南成功举办了两届国际柠檬节,开展了柠檬采购暨乡村振兴招商引资推介会、柠檬大健康论坛、“HELLO潼南柠檬”推介会、2018“柠檬之都·美丽田园”汇达柠檬杯潼南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等系列活动,有力地提升了潼南柠檬的知名度,成功招引柠檬生产、加工企业共同打造“中国柠檬之都”,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引入新生力量。

全媒体记者 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