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李云喜石玉洁通讯员苟刚)“自机构改革以来,我们共查办侵犯知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3件,其中商标侵权案件7件,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6件。”近日,潼南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下一步,该局将突出问题导向,深化重点领域治理,抓好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加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工作力度,加强刑事打击与司法保护衔接,增进部门协作,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强化宣传教育,努力推动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过程中,我们加大对重点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的指导,积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和健全高效的政企沟通渠道;加大对重点领域市场的检查力度,将专项执法与日常监管相结合,重点检查商品集贸市场、商品集散地、物流配送中心、城乡结合部和电商网络平台等侵权假冒高发多发领域,以及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日用消费品、涉农物资、建筑装修装饰材料、婴幼儿用品等重点商品,突出源头治理和线索追踪;加大对重点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对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和包装装潢,“傍名牌”,伪造产品产地、生产日期、质量标志,虚假宣传商品质量,侵犯他人商业秘密和销售不合格商品等违法行为加大案件查处力度。”该负责人介绍说。
通过开展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潼南区域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严重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消费信心明显提升;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大众创业信心明显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推动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万众创新意识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