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政·综合总第2258期 >2020-01-15编印

两会召开在即 市民期待满满
刊发日期:2020-01-1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全媒体记者 熊潋 李松 王浪

  今年区“两会”将于1月16日—19日召开。每年“两会”,会场内代表、委员建言献策、共商区内大事;会场外群众聚焦“两会”,心系潼南发展、关注民生点滴。对于2020年潼南“两会”,普通老百姓又有哪些愿景和期待呢?连日来,记者走近群众身边,倾听他们怎么说?
  “我区小学生下午放学一般在下午4点左右,放学后很多学生的父母都还在上班,存在管理空档。学校教师、家长对孩子缺乏有效监管,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桂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科科长邱全林认为,需要寻求有效途径,厘清责任和义务,找到契合点,解决家校矛盾,减轻学校、家长的负担。她期望,我区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展开调研,对课后服务的时间安排、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指导队伍、工作管理等方面做出科学指导。
  今年50岁的蒋误端,是康洁环卫工程有限公司潼南分公司的一名环卫工人,已经在这一岗位上干了10年。他说:“在我工作的这十年里,潼南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都在不断提升,最大的变化就是道路上的垃圾越来越少了,小广告也基本看不见了,环境卫生各方面都越来越好了。”蒋误端告诉记者,城市环境卫生好,也有环卫工人的一份力量,他感到非常自豪。潼南是我家,环境靠大家,保护环境卫生,单单只靠环卫工人是不够的,他希望广大市民积极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共同去维护环境卫生。
  “平时家里不管是果皮还是塑料瓶、电池这些都是丢在一个垃圾袋里,收拾起来方便快捷,要是在家里进行垃圾分类,家里就得多放两个垃圾桶,但这样就会增加垃圾袋的使用量,也不环保。如果拿到垃圾桶前再进行分类,就要徒手抓取垃圾,很不卫生。”家住北城丽都的市民王杨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向群众发放一些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这样群众就不会等到了垃圾桶前再用手挑拣了,群众的接受度能更高,也更利于垃圾分类的推广。
  “罗盘山生姜质地细腻、辛辣适口、‘无筋’的独特品质,远近闻名,但我区罗盘山生姜产业发展规模较小,产量有限;种植生姜劳动强度大,投入成本高;技术性较强,种植风险大。”罗盘山生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龚先锋希望,我区农业及相关部门要分析研究新胜镇罗盘山地区的水质和土壤,研究其所含特殊成分与周边临近区域的区别,将结果运用至临近土壤,达到种植高品质生姜的要求,以突破现有区域的限制,扩大种植规模;建立无病毒良繁基地,有效预防严重危害生姜生长的姜瘟发生;设置科学试验示范区,集中在盘山村、钟峰村生姜基地开展“密度”“肥料”和“设施栽培”试验示范,探索生姜优质高产高效最佳发展模式,指导生姜发展。
  “现在道路上车辆多了,城市交通既要重视建设,更要重视治理。电动车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平时我们开车上下班看到电动车经常会有乱冲乱闯乱摆乱停现象发生,这对城市交通顺畅造成很大影响。”市民吴京宇建议,相关部门能够规划更多的非机动车道和加强交通整治,尤其是横冲直撞不按交通规则行驾的电动车一定要严厉惩治。
  “我家是老旧小区,车位不多,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买车的人多了起来,平时还好,特别是逢年过节,回家晚了就没有车位了。”市民李兵告诉记者,在父母的帮助下,今年他买了一辆小车,陶醉在购车的兴奋后不久,他就开始为停车的事发愁。“买代步车是为了方便,但是现在上下班高峰期时会遇到堵车,有时候还不如走路方便。”对此,李兵希望,适当增加公共场所和小区的停车位,同时对道路进行整体规划和改造,科学调节好各路段的交通信号灯,更好地解决停车难和交通拥堵这一问题。
  赖星是区人民医院肝胆胰甲乳外科的一名医生,去年7月来到潼南参加工作。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一些暴力伤医事件引起了他的关注。他说,“医生工作普遍强度大,手术风险高,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辛勤与劳累也深有体会,希望患者能更多地理解医生。”赖星还告诉记者,他平时面对的是一些胆道疾病患者,会做一些微创手术、特大手术,有时遇到手术并发症,患者并不理解,会产生纠纷,但都是正常现象,他都会耐心讲解,化解患者的疑虑。他觉得医患矛盾可以有,但暴力伤医是不允许的。赖星呼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对辱医和暴力伤医等恶性事件的处理力度,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