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刘锦)“现在依然还有很多人认为只有上不了普通高中的,才去念职业学校。”区人大代表、潼南中学教师周登敏认为,要多渠道宣传职业教育的意义、地位及作用、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及人才培养目标,纠正社会对职业教育认知的偏差,使职业教育兴区兴民的思想深入人心。
周登敏认为,目前潼南仅有中职学校1所,没有一所单独设立的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因此亟需打通教育通道。他建议,引入高职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建立起“中职—高职专科—应用本科”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模式。
“解决师资薄弱生源匮乏问题,可以在创新专业设置和‘双师型’教师方面下功夫。”周登敏说,可以借助潼南高新区发展壮大之机,对接园区优化专业设置,重点发展1—2个在全市有影响力的专业,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生态农业+等专业。同时,在区内外遴选校企结合的实习基地、培训基地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引企入校、集团办学,让大企业名师进校园、进课堂,建立起职教中心的教师与企业行业人才“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