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云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这个节日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代,它本是古人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的日子,延续今日,因字释义,久久长长寓意着长寿吉祥,便被注入了“尊老、敬老、爱老”的元素,故称老人节。“红枫醉染清秋的霜林,以斑斓的色彩演绎着大自然的华美乐章。拂过岁月的琴弦,那些沉睡的华夏文化在跳跃的音符中苏醒。而重阳节就是秋天诗卷里一页雅致的风景。”在这秋色醉人的重阳日,我的遐思在白落梅的文字里飘渺,诗词是舟,它载着我在唐宋的重阳里邂逅诗佛、词后,又听一代伟人在慷慨激昂的豪迈吟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7岁的王维,他在远离故土的异乡,因羁旅漂泊倍思亲人而随手所做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勾起多少身在他乡游子的思乡之情,也让后人吟哦千载。他的诗,就这样“轻盈地推开重阳这个古老节日虚掩的门扉”,让远离故土的我,抬头仰望那须臾变幻的悠悠白云,每一朵云彩里都有已故亲人的容颜。那休憩于荻花丛中体型硕大的鹭鸟,羽翼间似乎载满了我浓浓的乡愁,沉重得让它把翅膀扑棱许久,也依然静卧在蒹葭苍苍的丛林深处。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不愧是“千古第一才女”,据说李清照这首《醉花阴》,是做于婚后与丈夫离别的重阳,她的心空“薄雾浓云”,孤寂难捱,佳节重阳,她却独对袅袅青烟,愁思满怀思夫心切,闺房里纱帐独寝,玉枕难寐。即使饮酒赏菊也难遣心中的愁闷,西风卷帘更让她秋愁扰心,好一句“人比黄花瘦!”难怪有人说,李清照是傲骨的梅花,远观端庄典雅,柔弱如花,实则在哀怨缠绵之中有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毛主席用雄悍的笔力、满腹豪情为我们再现了那个炮火连天、艰苦卓绝的战争年月的重阳,似乎经过了炮火洗礼的黄花,才分外馨香。伟人总能在满眼衰颓萧瑟中看到绚丽壮阔,在世事苍茫的荆棘暗夜看到那束穿透黎明的曙光。秋高气爽,碧云红枫,荻花如羽,秋的缤纷绚烂,是不会输给姹紫染红的春日风光的。
又是一年重阳时,最是古园菊最艳,在荷枯叶落的满目萧瑟中,我被那傲然绽放的菊花迷了眼也醉了心。身旁不断地有年逾古稀的老阿姨在花间拍照,那灿若菊花的笑容,美若晚霞。凉亭下,老人们正围坐一起下棋聊“山海经”(当地方言,聊天),其中一位老伯动情道:“感谢党的好政策。,按月把养老金打到卡上,让我们老来衣食无忧,晚年幸福。”是啊,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才是这个节日给老人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