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2479期 >2020-11-11编印

滕文强:“稻梦空间”实现创业梦
刊发日期:2020-11-1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滕文强查看大闸蟹长势。

滕文强查看大闸蟹长势。


  

全媒体记者 吴鑫袁

开 栏的 话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为做好“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日前,区委书记曾菁华在主持召开全区返乡创业大学生座谈会时强调,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实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机遇,广阔农村必将成为大有可为之地。广大返乡大学生要成为现代农业的创业者、现代农业的引领者和乡村振兴的推动者。自今日起,本报推出“返乡创业大有可为·乡村振兴进行时”专栏,讲述他们的创业故事、励志故事,敬请关注!

人物档案:
  滕文强,男,32岁,2012年毕业于海南大学三亚学院。2016年,在崇龛镇临江社区成立重庆稻梦空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稻田综合种养。2019年,滕文强获得重庆市英才计划乡村领军人才奖、潼南区农业产业化区级龙头企业、中华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农户)。
  在崇龛镇临江社区,百多亩青黄相间的稻田里,一串串饱满的稻穗挂在枝头,随着微风摇摆,推起一阵阵波浪,肥美的大闸蟹前端不时地在水中猛烈地划动,橘红色的小龙虾吐着水泡,引得塘面“咕嘟”一声响……这个纯天然的动植物“养生吧”,就是年轻大学生滕文强“稻梦空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稻田基地。
  2019年,该基地生产商品大闸蟹4000公斤、小龙虾15000公斤、蟹田大米100000公斤,实现销售收入560余万元。

大学毕业返乡创业
  2012年6月,滕文强从海南大学三亚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后,在重庆做了4年有机农产品大客户销售,当时的月收入在2万元左右。看似让人羡慕的工作,却并没有让滕文强感到满足,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潼南人,从小在田坎边成长,他心中有着浓浓的农村情节,对农村总是心心念念。
  “在看到区委、区政府出台的返乡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后,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滕文强说,正是在做大客户销售过程中,他发现有机农产品销售和农场体验活动市场潜力巨大,认为有机农业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便毅然决定回乡搞有机农业项目。
  “稻蟹、稻虾共生好处多,蟹和虾能清除稻田杂草,吃掉部分害虫,改善水质促进水稻生长,而稻田又为蟹、虾生长提供一个阴凉、安全的环境,促进蟹、虾的生长。”滕文强说。
  经过多方考察学习后,他决定做稻蟹稻虾共生模式。当年10月1日,在临江社区承包120亩土地,挖沟、做防逃措施、围网、消毒……开始了创业之路。

破除瓶颈解难题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滕文强选中了稻田综合养殖,这是一种滕文强也不了解的新技术,因为缺乏相关养殖经验, (紧转3版)(紧接1版)在创业初期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2017年4月开始,他遭遇了大闸蟹莫名其妙死亡的情况,最严重的一个月,每天早上都要从田里捞起几十只死去的蟹苗,这让滕文强寝食难安,如果找不到原因,初期的投入将全部打水漂。
  正当滕文强一筹莫展的时候,通过重庆水产站和区农业农村委的介绍,他联系上了永川的大闸蟹养殖户叶老师,叶老师不但免费教了他半个月,还传授了独家饲料配方,甚至亲自到基地指导。
  有了名师的指点,滕文强在2017年就品尝了收获的喜悦:当时他的40亩稻蟹共生模式试验田,收获大米20000斤、大闸蟹1000斤。凭借稻田综合养殖技术,他还在2017年获得了区科委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2017年泛海扬帆——重庆大学生创业行动一等奖。

社会责任扛肩上
  “我们没有什么文化,要不是滕文强带领大家,真不知道怎么发展产业致富。今年不仅受疫情影响,还遭受了洪灾,幸亏有他的公司帮我们管理,不然损失就大了。”56岁的刘香兰对滕文强感激不已。
  产业兴则百姓富,要实现脱贫群众发展产业致富,少不了有知识、善管理、懂市场的年轻人。在做好自己的有机农业公司的同时,滕文强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从“稻梦空间”创立开始,就一直进行着精准扶贫的事情。他告诉记者,稻梦空间的第一批员工,就优先录用了建卡贫困户12人,让他们到农业基地打零工。在电商渠道打通之后,还指导贫困户养鸡、鸭等家禽,并进行收购和代销。
  目前,公司常年性雇用农民工18人,季节性用工25人,为当地群众增收68万元。开展培训近60场次,培训人员达5000余人次,带动周边15户农户从事稻虾、稻蟹养殖。
  “下一步,我们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机遇,努力在智慧农业建设上下功夫,把智慧农业建成产品可溯源、稻田可认养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滕文强说,随着合潼安高速即将建成通车,基地的区位优势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后期将规划修观光便道、接待中心,让客户来基地钓鱼、钓虾、吃农家饭,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带领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起增收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