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电梯的老旧小区。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徐旭)“小区变化太大了,路宽了、路平了,路面一黑化,整个档次都提高了,隔几天没回家,我差点找不到自家门了!”“小区提质改造,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适、宽敞、清新……”连日来,梓潼街道佳兴花园小区的业主对小区的改造赞不绝口。
11月12日,记者来到该小区,正赶上小区的外墙、公共通道正在进行修复,施工现场一片繁忙,运输沥青的车辆来回穿梭,摊铺机、压路机轰鸣声响彻小区,温度高达160多摄氏度的沥青蒸腾着热浪,几名施工人员在刚摊铺开沥青的路面上,用铁锹将摊铺下来的沥青弄得更平整。小区物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小区公共通道改造修复已经接近尾声,即将完成路面铺设。
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改造老旧小区“容颜”,我区投资约6000万元,实施小区环境提升工程,改造修复老旧小区外墙、公共通道、地面等设施面积约42.5万㎡,增设车位400个,整治违法建筑3746件、面积22.82万㎡、罚没金额1154万元,新增绿化面积1.2万㎡。同时,完善小区配套功能,投资约1000万元,升级改造雨污管网3.2万m,整治强弱电线缆约4.7万m、自来水及燃气管道1.5万m,增设安防、照明、消防等设施8100处(套),加装小区电梯134台。
为解决老旧小区“无管”“失管”现象,我区还出台了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实施方案、政府补贴办法,构建“社区+业委会+物业”联动平台,分片配备物管企业,惠及群众约6000户、1.3万人。
记者手记
城市里的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还能优化城市功能;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既与城市发展相关,更与人民福祉相连。
记者认为,老旧小区的改造,需要把各种问题考虑周到,更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面对局促空间,改造过程中要梳理好现有资源,向室外要地,向空中要地,通过精巧设计、活用资源来进行小区功能的增补和优化。与此同时,要妥善处理好改造过程中的多元诉求,比如,加装电梯时如何打消低层居民顾虑、建设立体停车库时如何降低周边影响、增设公共空间时如何满足实际需求,等等。把好事做好,既需要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吸引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更需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主导作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更好实现改造效果。
广大群众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既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从“要我改”变为“我要改”,才能让改造成果持续巩固,实现后续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常态化。比如,提升改造内容可以进行“点单式”选择,精准解决好居民最关心、最急迫的环境卫生、健身设施、水电气配套等问题,从而增强小区居民的参与动力。广大居民积极参与,推动改造顺利进行,就能向现代宜居生活迈进。
对于老旧小区的居民而言,幸福感的来源常常很具体。有地方停车了,管道不再跑冒滴漏了,孩子可以在小区内安全玩耍了……这些点点滴滴的方便、舒心和美好,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所居之地成为温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