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他山之石总第2486期 >2020-11-20编印

巫山双龙镇:
打好“文旅”融合牌 美丽乡镇款款而来
刊发日期:2020-11-2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村民采摘菊花。郑三清郑三清摄

村民采摘菊花。郑三清郑三清摄

巫山县城来回的快艇驶过神鱼湾。

巫山县城来回的快艇驶过神鱼湾。

记者在神鱼湾采风。郑三清摄

记者在神鱼湾采风。郑三清摄

村民正在雕刻红叶。郑三清摄

村民正在雕刻红叶。郑三清摄

红叶雕刻。郑三清摄

红叶雕刻。郑三清摄

双龙晨曦。

双龙晨曦。


  

  因形似鲢鱼头而得名的神鱼湾。
记者采访巫山县双龙镇相关负责人。郑三清摄

全媒体记者黎昭郑三清

  “满山那个红叶 哎 ,似 彩 霞……”11月20日,这首熟悉的旋律又在巫山一年一度的红叶节开幕式现场回响,这也是当地连续举办的第14届红叶节。借力红叶节的举办,巫山县双龙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美丽乡村、特色产业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把旅游与民俗文化、本土特色有机结合,充分打好“文旅”融合这张牌,助推乡村振兴。

一个“湾”的福利
  双龙镇位于巫山县中北部,辖区面积141.99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20个行政村。距县城水域里程15公里,陆域公路里程60公里,地处中外驰名的国家5A级景区小三峡腹心地带。
  “昔有小三峡,今有神鱼湾”。上世纪九十年代,小三峡走出“深闺”,成为名贯全球的热门景点。但随着三峡蓄水,大江变大湖,峡谷的幽深奇险不再。双龙旅游也一度陷入困顿。
  2017年,双龙镇把乡村旅游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优先发展。位于安静村的神鱼湾,又被当地人成为鱼头湾,因形似鲢鱼头而得名。最佳观景点位于该村三社的一座山上,从山上向下望,不仅可看到鱼头湾全景,还可俯瞰部分小三峡美景,不时从大宁河上开过的游船,如同一条条鱼在水中畅游。这个沉睡在大宁河深处的峡谷瑰宝,顺应双龙旅游发展之需脱颖而出。
  随着当地交通不断改善,双龙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大力开发境内旅游资源,探索“乡村旅游+农户”的新模式,打造集人文历史、乡村田园、种植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观光环线,让周围的村民搭上旅游的“顺风车”,端上旅游的“金饭碗”。
  一时间,鱼头湾竟声名鹊起,安静村变得不再“安静”。在公路边,郁郁葱葱的树木下面,一座座依山院落显得特别幽静,一排排传统特色的灰瓦屋顶透过树叶参差可见,村民们纷纷开起了农家乐,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
  村民赵长华就是其中之一。赵长华利用自家的二层小楼办起了农家乐,目前以餐饮为主。“我这里每天都有游客来光顾。”赵长华说,去年仅农家乐这一块,就为他带来超过3万元的进账。
  “虽然今年红叶节今天才开幕,但这段时间已经有不少游客来我们村看红叶了,我的农家乐生意也开始火爆起来。”赵长华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和记者攀谈,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主任赵本林告诉记者,现在平均每天有300多名游客来到安静村,而红叶节高峰期每天近500人。一年下来,至少有15000人来到安静村,全村的年收入将实现70万元左右。
  倚靠在栈道栏杆上,吹着润爽的山风,看着鱼头湾及滴翠峡段的大宁河水,打望在大昌古镇和巫山县城来回的快艇,别有一番风味。游客身居青山绿水间,可回归“蓝天、碧水、绿地、田园”的意境之美,亦可体验农耕文化、农家生活……

一枚“叶”的神奇
  江山红叶醉,巫山云雨飞。每年深秋与初冬,赏巫山红叶的八方来客,总是蜂拥而至,一睹三峡两岸的绝美风情。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11月的小三峡江水微凉,斑斓的色彩也渐次浓郁。绝壁边的红叶文化长廊蜿蜒起伏,洒满了落叶,静静地彰显着正步入初冬的味道。
  位于双龙镇安静村的红叶湾,成为最火爆的观景点之一。这里既可俯瞰小三峡境内最精华的景色,也可观摩云顶和神鱼湾两岸层林尽染。
  游客看的是红叶,拍的是红叶,也正是这一枚枚红叶,而今成为了巫山的特色伴手礼,以色泽自然、栩栩如生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造福安静村村民。
  让安静村改变的是安静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市文联文艺工作部副主任王涛。从进驻安静村那天起,王涛就在思考,神鱼湾近两年名声大噪,上山的游客越来越多,客人到安静村后带点什么走?怎样让贫困户与旅游进行联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王涛多次组织民间文艺专家调研,专家们提议,安静村红叶资源丰富,何不就在红叶上作文章,将红叶与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相融合,利用红叶雕刻让三峡人文之美走出大山。
  思路一出,王涛立即联系了重庆市剪纸艺术专家,结合红叶品质,进行探索性挖掘与开发。2018年11月8日,堰兴剪纸传承人、民间工艺大师黄继琳和梁世惠两位老师来到安静村开办叶雕工艺培训班,进行现场教学。经过4天系统学习,村民掌握了选叶、清洗、描画、雕刻等工序,实现了从一片普通的巫山红叶到一件精美艺术品的蜕变。
  “这次培训后,我们便发动村民开始采摘树叶,选叶、清洗,在网上购买食品防腐剂和食品级抗氧化剂进行浸泡并阴干,由于采摘的树叶较多,压制树叶需要大量报纸,过两天还要拿出来再次更换,费时费力,常常工作到深夜。”令王涛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由于没有经验,红叶褪色、防腐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进行的摸索和尝试均以失败告终。看着一片片鲜红的叶子,慢慢地变暗发霉,各种滋味难以言表,村民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也如同那些红叶变得黯淡。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安静村迎来了各艺术门类的专家以及西南大学植物学专家进村考察,着重对图案叶片处理、市场推广等几个方面进行调研。同时,中粮可口可乐饮料(重庆)有限公司首批订购了1000幅叶雕作品,用于叶雕民间传统手工艺的推广,也为村民打了一剂强心针,增添了信心。
  2019年11月,安静村村民赵本坤牵头筹建了巫山县鸿森雕刻有限公司,公司由村民入股,占股60%,管理股用于公司可持续发展,占股20%,村委会提供工作场所和部分设施占股10%,重庆一家公司提供材料加工并指导产品包装销售,占股10%,村民就近务工,村集体有收入,并建立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过去双龙人只能卖红苕洋芋,咱们现在卖的是文化。”黄成良逢人便说,红叶雕就是一个端不走的金饭碗。
  今年4月1日,巫山县鸿森雕刻有限公司开始申报扶贫车间。生产车间占地200平方米,购置有工业级激光切割机、激光刻模机、UV平板打印机以及一批雕刻、储藏、办公设备,主要生产制作巫山红叶叶雕文创产品,解决14人就近就业,其中贫困户5人,月均收入1500元。

一朵“花”的生财
  赏菊花、喝菊花茶、品菊花宴……位于双龙镇白坪村的“石上生花”乡村旅游景区,利用自主开发的“菊花宴”系列品牌,引导村民种植金丝皇菊、贡菊100多亩,打造观光旅游、采摘、美食等特色乡村旅游点,不仅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游玩,还延长了产业链,进一步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
  “石上生花”景区由返乡创业成功人士、重庆骜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品牌策划十佳贡献人物奖获得者刘小红策划创建。景区占地面积133200平方米,立足白坪村紧临小三峡优势,抓住巫大高速、巫山陆上游小三峡等契机,以“旅游是扶贫、旅游是减贫、旅游是脱贫、旅游是和平、旅游是村民新增的现金流”和“农业是旅游、农村是景区、农民是老板”的理念,将曾经的“乱石岗”通过梳理打整,让石头显山露水。再在石窝上栽种桃、李、杜鹃、海棠和绣球花,使石林和花季花品相交映,形成山地“石上生花”综合体。
  “我们规划有石头村、石博园等,通过对奇形异石和石制品的展示,让人们回归乡愁,享受乡韵。”刘小红说,并以6:3:1三权分置比例,为投资人、村民和村集体增收提供经济保障,达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农民为股东”的目的。刘小红告诉记者,景区通过流转林地、耕地经营权,采取“三变+产业+扶贫”模式,实行“保底分红+利益分红”,有效盘活农民资源、资产、资金。该景区股民263人,长期务工30人,带动22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待公司盈利后,将总收益5%作为集体经济、20%作为农民股份再次分红。
  同时,景区在招工时优先录用建档立卡的贫困妇女,日常栽种菊花、除草、管理、采摘等,每人每天有100元左右的收入,这让当地贫困妇女创业增收,减轻家庭负担。
  “我是双龙镇白坪村人,在外闯荡漂泊了30年,是时候回报家乡了。”刘晓红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如今,走在双龙镇的村村寨寨,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一片片绚丽迷人的巫山红叶,在阳光映射下熠熠生辉;一幅幅勃勃生机的致富新画卷,在双龙徐徐绘就,新时代美丽乡镇正款款而来……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巫山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