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辰宇
光阴流转,2020年即将步入尾声,行走在街上,满地翻黄银杏叶,不觉间已到了小雪时节。古籍《群芳谱》中曾有记载:“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小雪时节,天已积阴,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意思是说:由于气温降低,大多数地区以下雪为多,不再下雨了,雨虹也就看不见了;又因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阴阳不交,天地不通,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转入严寒的冬天。小雪是大雪到来的铺垫,小雪后西北风凛冽起来,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常是阴冷晦暗。
虽然已是初冬,但雪下得还不太大,淡雅洁白的雪有着很强的文学意韵,常常是骚人墨客们描绘吟咏的对象。
唐代诗人戴叔伦的《小雪》诗云:“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诗句平实质朴、清新自然,雪花轻盈如蝶,诗人临窗赏雪,但难掩心头满怀的愁绪;唐朝诗人元稹在《咏廿四气诗·小雪十月中》一诗中写道:“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横琴对渌醑,犹自敛愁眉。”该诗生动形象地描摹了小雪节令时雪花飘飞的景象;宋代诗人释善珍的《小雪》一诗更是细腻地描摹了小雪独特的美:“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蔌蔌洒窗扉。最愁南北犬惊吠,兼恐北风鸿退飞。”诗中的小雪飘飘洒洒、不紧不慢,尽数落于窗前,诗人既怕犬吠惊了这份宁静,又怕北风乍起坏了这份雅致,对小雪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从《诗经》到汉乐府,再到唐诗宋词;从东晋陶渊明到李白、杜甫、白居易,再到苏东坡、辛弃疾、郑板桥等,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所有为人津津乐道的主流文学体裁,无不和雪缠绵缱绻、情深意长。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读乐天的《问刘十九》诗,让人在小雪的寒意中仿佛嗅到了一缕酒香。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的红泥炉正烧得殷红,窗外的小雪静静地飘飞,我已温热好暖酒,只待你一顾寒舍共饮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