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加基本生存能力培育游泳培训。
更多精彩,请扫二维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工作,亲切关怀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潼南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筑牢少年儿童生命健康安全防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从体制机制、责任落实、资源配备、预防教育等方面入手,全力做好校园、社会少年儿童安全防护工作。
专题研究落实层层压实责任
6月24日,潼南区加强校园及社会少年儿童安全防护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筑牢少年儿童生命健康安全防线。
区委书记曾菁华、区长张安疆等区领导先后到学校检查指导校园安全和暑期防溺水工作,对校园安全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先后出台《关于大力加强校园、社会少年儿童安全防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校园、社会少年儿童安全防护试点工作方案》,制定了试点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成立由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任双组长的校园、社会少年儿童安全防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区委政法委、区教委“双牵头”制度,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建立健全区长、镇长、村长、校长、警长、家长“六长”网格化体系,确保责任到岗、落实到人;强化协作意识,严格落实党政主导、教委主抓、部门主责、镇街主体、学校主办“五主联动”制度,统筹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让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少年儿童安全防护。
“反应迅速、组织有序的背后,是我们区委、区政府长期高度关心重视校园、社会少年儿童安全防护的责任和担当。”区教委主任刘昌荣表示,我们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千方百计保护好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联防联控全面筑牢安全网
暑假期间,我区政法、教育、公安、城管、应急、交通、市场监管、卫生等多部门工作人员分批走进校园,专项检查相关领域的安全防范工作。从校园食堂后厨卫生、校园保安配备、校园周边摊贩到学生上下学交通等,事无巨细,将每一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到实处。
区级相关部门、各镇街对全区136条河流、所有水库进行拉网式排查,形成“1300个溺水风险点分布图”,(紧转2版)(紧接1版)在高风险点安装智能监控系统24套,全部接入公安“雪亮工程”,自动语音警示;新设警示牌2000余块,新装防护栏4.3万米,新增救生设备800余套。发挥22支镇级和289支村级巡逻队伍作用,加大假期、汛期等重点时段和上、放学途中等重点环节巡逻巡防巡查力度。做到有警示牌、有防护栏、有救生设备、有责任人、有巡逻队等“五有”。
“不仅如此,我们还充分发挥工、青、妇和镇街、村社作用,建成儿童之家304个,配备儿童督导员22名、儿童主任304名;组织潼南星火、八方义工、教育圆梦等志愿者队伍,对留守儿童、单亲学生等特殊群体进行全覆盖结对帮扶,进村入户开展平安小课堂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引导陪伴和关心关爱。”刘昌荣告诉记者,区教委深化“百校千师访万家”、家长志愿者进学校、进课堂、进食堂、进宿舍”四进“活动及”教学开放周”活动,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力量,对涉及青少年儿童的安全隐患做到早防范、早发现、早处置。
区委、区政府牵头建立少年儿童安全防护网,联动区内多部门共同做好联防联控,全方位覆盖的安全网络,共同筑牢了校园“安全网”。
抓实“三防”建设强化校园安保
“小朋友,要注意排队距离不要太近哦,这里一个人站一个点......”9月1日,早上7点左右,护学大队的民警和辅警来到辖区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护学岗”,在校门前站岗值勤,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
“小朋友看到门口有这么多人在岗保护他们,觉得很开心,还向警察叔叔、阿姨问好!之前校门口偶尔也会出现拥堵现象,但是有了这些护学岗力量后,孩子们安全更有保障了,校门口交通秩序好转了,我们做家长的也更放心了。”学生家长付林说道。
刘昌荣介绍,新学期开学,我区新增加100名警务辅助人员,成立全市首个护学大队,每日早6时上岗,风雨无阻,定点、定人、定责在学校门前周边路段设置临时交通管制区域,进行管控、疏导、指挥,维护学校、幼儿园周边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及时发现和化解安全隐患,处置师生报警求助和各类突发案(事)件。
此外,区教委组建以学校老师为骨干,学生家长、志愿者力量为补充的“1+ N”护校队,与公安“护学岗”无缝对接。按要求配备校园保安,每年至少组织1次专题培训、2次业务培训,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重点部位、重要区域、重点场所安装防护栏、隔离墩、防盗门和应急照明等设施,配足配齐辣椒水、钢叉、防暴头盔、防护盾牌、防割手套等安防器材,新增阻车装置52套、防护设备138套。规范学校周围公路警示牌、斑马线、减速带、凸透镜等警示标识。
狠抓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7月27日,潼南区2020年中小学生基本生存能力培育行动计划启动,来自全区的7000名中小学生分为四期接受基本生存能力培训,学生们通过7天时间的全封闭训练,完成游泳、灭火、急救、劳动、心理健康等培训内容。
“很高兴参加本次基本生存能力训练,在这里我们将迎接挑战,收获成长,将学习更多的基本生存技能,在这里,我们学习一次,必将受用一生,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将有很大的帮助。”参训学员张心芮说。
其实,这样课程化、常态化、制度化的中小学生基本生存能力培育计划在潼南开展已有3年,上万名中小学生通过培训实现拥有聪明的头脑、温暖的心灵、勤劳的双手、健康的体魄,学习一次,受用一生。
为了狠抓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师生防范意识,潼南坚持把安全作为一门课程,按照“六有”标准(有教学计划、有课时、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有测试),常态教授包含交通、消防、食品卫生、防溺水、防欺凌、防性侵、防雷电等各方面知识。44名法制副校长、84名法制辅导员、100名卫生健康副校长走进课堂,深入开展法制安全、卫生防疫等教育。学校行课期间坚持开展每天1次安全提醒,每周1次安全例会、1次安全教育课,每学期1次应急演练,每年1份保证书、1份责任书、1封公开信等“七个一”工作制度,将安全常识植根于广大师生和家长心中。相关部门指导学校每期开展1次防踩踏、防火灾、防暴恐等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孩子们的逃生、自救、互救意识。
我区还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鼓励家长积极创造条件向儿童传授相关安全常识,营造“随处可学,随时可学”的良好氛围。在10个教学片区各设立1个心理健康咨询中心,7名二级心理咨询师已经上岗。培训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150余人,各中小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完成学生心理摸排8.6万人次,保障少年儿童身心健康。
下一步,潼南将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市级要求,始终绷紧校园安全这根弦,坚持抓常抓长,突出各阶段工作重点,高度关注易发高发事故的区域和环节,精准发力,靶向施策,把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的事故,推动校园、社会少年儿童安全防护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