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徐旭)潼南是重庆、成都的“菜篮子”“米袋子”。近年来,我区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走好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加强产销精准对接,取得了丰硕成果,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殷实了农民的“钱袋子”。
“我们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鼓励农户和村集体以承包地、资金入股合作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新发展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6家,农业经营主体达到5941家,农民‘入合率’达52.85%,带动10万农民脱贫致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702元,比‘十二五’同期净增5120元,增长44.2%。”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8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32万台(套),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58%,潼南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称号。
此外,我区持续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截至目前,累计改造农村危房3825户,改厕41985户,建设乡镇污水管网133公里、入户道路402公里和“四好农村路”1574公里,建成垃圾分类示范村25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