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尧权在进行电子装配比赛。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鹏)同唱“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人才是关键。11月20日至21日,由遂宁市人民政府、内江市人民政府、潼南区人民政府、合川区人民政府、铜梁区人民政府、大足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川渝毗邻地区首届技能人才暨农民工技能交流大赛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来自遂宁、内江,潼南、合川、铜梁、大足的6支代表队共105名选手参加了电子商务、工具钳工、数控车工、汽车修理、电子装配、焊接、中式烹调共7个工种的比赛。
潼南代表队的电子装配选手陈尧权冷静从容上场,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了一系列操作指令。“今天发挥得很好,我对自己很满意。”从赛场下来的陈尧权对获奖信心十足。陈尧权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电子装备工人,曾参加过多次电子装配比赛。“比赛让我找到了差距,也进一步提升了自身技能。”最终获得第二名的他十分感慨,“以后还得继续努力,不断提升技能水平。”
在中式烹调赛场,选手们一手掌锅一手颠勺,姿势很美,真功夫更有得一拼,他们不仅比创意、比刀法,还要比色、香、味、形等,整个比赛过程充分展现出一种专注和专业的精神。潼南的柠檬金丝虾球、脆皮太安鱼饺、有机蔬菜彩拼……不少菜肴被做成了艺术品。
“参加技能大赛,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高手,什么是专业,什么是竞争,让我们学到了很多,非常感谢组委会为我们提供技术交流平台。”潼南代表队选手黎人文、王文彬、张洋参加了中式烹调比赛,并夺得了本项目的团体银牌。
与往届相比,本届大赛进一步扩大了比赛范围,是川渝毗邻地区首届技能人才大赛。“首次突破区域限制,让川渝毗邻地区更多技能高手同台竞技,促进技能提升。”区就业和人才中心主任叶伦表示,比赛是一种交流,更是一种促进,最终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全面提升的目的。
“让我们的选手出来看一看、比一比,让大家的技艺在切磋中共同提高。”区人力社保局就业促进和人力资源管理科科长刘东介绍,潼南派出了40名选手参加数控车工等3个工种的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大赛中,更展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看到了技能的重要价值。”刘东说。
经过两天的比拼,大赛决出7个工种金牌8枚,银牌14枚,铜牌21枚;潼南区代表队、大足区代表队、铜梁区代表队获得优秀组织奖。潼南区代表队陈尧权获得电子装配银牌,潼南区代表队获得中式烹调银牌。
据介绍,举办本次大赛,既是推动落实《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人社合作协议》内容的重要抓手,又是在两地人社部门长期合作基础上的再提炼和再升华,有利于川渝两地深化劳务合作、促进充分就业、抱团发展共赢。川渝毗邻地区人社部门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规划对接毗邻地区合作和沟通交流,构筑川渝毗邻地区技能人才支撑,共同推动毗邻地区率先崛起。
记者从大赛主办方了解到,今后,川渝毗邻地区人社系统将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川渝毗邻地区职业能力建设协同发展,共培技馨川渝的“巴蜀能工”,共育享誉全国的“川渝巧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