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本土作家总第2492期 >2020-11-30编印

家 住 小 仑 村
刊发日期:2020-11-3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杨 莙
  晨曦中,塘坝镇小仑村刚睁开眼睛,樊恒就已披衣出门,去后山察看贫困户前几天栽下的花椒树苗,看着树苗在曾经的荒坡上舒展着绿油油的身姿,他舒了一口气,欣慰的笑意在脸上一层层漾起。
  从2019年担任潼南区发改委驻小仑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起,樊恒就把小仑村当成了自己的家,而那些贫困户,就成了他牵挂惦念的家人。
  到任后,樊恒为村民奉上了虽普通却温馨而实在的见面礼:印有他姓名和电话的围裙、印有所有驻村工作队员姓名和电话的宣传海报。一年下来,1000条围裙走进了家家户户,1300张海报贴于各处院墙。一条围裙、一张海报,搭建起一座连心桥,将贫困户和驻村队员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要想拔掉穷根子,先得找到穷根子,樊恒深入农户,察看村民生活情况、了解贫困户的实际困难、收集和掌握村子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为探索适宜小仑村发展的产业做足了功课。随后,与村支两委一起通过反复调查研究,结合实际,为小仑村量身定制了一套产业发展规划:村里水源充足且水质较好,适合发展小龙虾及清水鱼养殖;地势较平坦,土壤疏松,适合地黄精等中药材种植;丘陵山地和闲置的荒坡用于发展柠檬和花椒。
  在扶贫工作中着眼未来是必须的,但解决贫困户眼前的困难也同样重要。贫困户的鸡鸭及鸡鸭蛋销售难的问题,让樊恒仿佛摇身一变,成为街头一名精力充沛的小贩,“盯到走,看到来,要买正宗土货的这边来!”在扶贫微信群里,他带领着队员们,捞起了衣袖,扯开了嗓子,在扶贫微信群里,齐齐为贫困户吆喝:
  唐明才家有两只小鸡公,3斤左右,炒青海椒安逸得很哦!
  汤发秀屋头一只老鸭子五年了,炖汤巴适惨了!
  有没有买土鸡蛋土鸭蛋的?王卫华、赖冬生两家现在都有。
  ……
  买家落实了,便挨家挨户上门收购,周末再将这些正宗土货送回城里。什么是急贫困户之所急?这就是。2020年上半年,扶贫工作队共为贫困户代销鸡鸭60余只、鸡鸭蛋5400多个。村民们自是有说不完的感激话,樊恒对此却很不习惯,他觉得真没什么好谢的,他不过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罢了。
  是的,拔掉村里的穷根子,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樊恒深感义不容辞。所以,从村落院坝到田间地头,这个年近六旬的人,足迹遍布小仑村的每一处角落。
  2月24日,正是疫情期间,樊恒在走访1社贫困户时,得知赖祯华等7户村民因久晴不雨、外出务工人员受疫情影响滞留在家导致临时性缺水的情况后,立即与村支两委研究并及时向镇党委、政府反映,消防车很快运水赶来,解决了这7户村民的饮水困难。
  1社的唐明生因患股骨头坏死,腿脚不太利索干不了什么活,日子过得磕磕绊绊,樊恒和帮扶该户的同志一起,四处打听了解,为唐明生在田家工业园区一家工厂联系到一个车间保洁的工作。唐明生的妻子龙晓英也在他们的努力下,走上了公益性岗位,成为一名乡村公路保洁员。为此,唐明生有话要说:“多亏了樊书记和发改委的同志们哦,要不然,我哪里想得到我也成了拿工资的人嘛!”这位奔五的的汉子搓着手,憨憨地笑。
  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掉,樊恒以不让年轻人的精气神,与小仑村的贫困户一道,大步走在脱贫致富的路上。
  “现在,小仑村已发展种植柠檬650亩、小龙虾170亩、花椒156亩、养鱼池150亩、地黄精98亩。硬化村级公路19.077公里,修建碎石泥结路11.2公里,人行便道15公里,产业便道2.5公里,修建污水处理厂1座、山坪塘33口,改建D级危房21户、C级危房3户,2批共计436户天然气安装已经全部完成。”樊恒扳着指头,如数家珍一般点数着这些单调而枯燥的数字。
  我站在樊恒面前,我看到沧桑的鱼尾纹爬满了他的眼角,但他眼中,却跳跃着孩童一样的欢喜的波光。
  怎能不开怀?当你看着自己的家一天天壮大,你的家人一步步摆脱贫困,迈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