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正在上课。
全媒体记者朱杨王浪
刘琳,塘坝镇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在基层教育一线默默耕耘了22年,即使身受重伤,带着60颗螺丝钉和13块钢板也毅然重返三尺讲台,坚持带班上课,被学生尊称为“钢铁教师”。
2020年11月24日,刘琳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在接受完颁奖后,她马不停蹄地从北京赶回潼南,立即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近日,记者在塘坝中学教师办公室见到了刘琳,通过面对面交流访谈,深入了解她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记者:为什么刚回到学校您就立刻投入到了工作中?
刘琳:时间不等人,我这次去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前后耽误了一个礼拜时间。我有两个班的语文课程,他们下周星期三就要第二次联考,我们的时间很紧张,我真心希望孩子们这次考试能够考出好的成绩。在路上的时候,我就在计划怎么来做好这一次考前的复习。回来以后,我就赶紧从帮我代课的老师那里把工作接了过来,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到工作状态。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当初本可以到城里教书,最后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刘琳: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教师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职业,成为一名教师是我从小的梦想,有一群可爱的孩子围在自己的身边,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后来读书的时候,我的第一志愿就填报了师范专业。因为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所以毕业后更愿意回到农村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幸福的人,因为我干着自己喜欢的事。
记者:2013年4月,您经历了一场严重车祸,对之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刘琳:那场车祸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当时,我的身体十分难受,疼痛感很明显,而且外形、声带等方面的损伤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特别是车祸后最初一个月不能发声,让我感到很绝望、很失落,因为这意味着可能再也回不到讲台。万幸的是,通过治疗和恢复,我渐渐能够发出微弱的声音,再到后来就可以正常交流了。那段时间里,躺在病床上,我常常问自己,难道教书就只是为了领一份稳定的工资吗?答案肯定不是,这一次车祸也相当于给了我一次重生,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渴望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在身体恢复后,我把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投入到这份热爱的事业中,真正把教书当成一辈子的事情去做好,不让自己和学生有遗憾。
记者:为什么经过短短4个月的治疗和恢复就返回了工作岗位?
刘琳:我是2013年4月27日出的车祸,9月1日就正常上班了,一共在病床上躺了4个多月。当时情况特殊,我带的班级马上面临中考,成绩非常优异,我和班上的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家长们也十分信任我,我不想因为自身的原因耽误孩子们的学业。另一方面,虽然当时我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但是我感觉还是要回到讲台才安心,同时也想证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把这届学生带毕业,于是就向学校申请返回工作岗位了。孩子们看到我带着伤残的身体回来上课后,似乎一夜之间全部长大了,都变得乖巧懂事,努力上进。班上有个调皮的学生,跑到办公室对我说:“老刘,你都这样了,还回来上课,我再不认真读书,就太对不起你了。”当时听到这句话,我的眼泪都没绷住,也许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的意义。后来,这个班级所有学生都考上了重点高中,高考的时候也差不多有一半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都快毕业了。
记者:现在的身体状况如何?
刘琳:现在已经好多了,虽然身体里面还有36颗螺丝、9块钢板,但我不打算再取掉,因为每年都要做手术很麻烦,医生也说这些东西在身体里不会有太大问题。其实,目前比较头疼的是嗓子问题,因为现在带了两个毕业班的语文,工作压力还是比较大,很多时候嗓子提不起来,感觉到有心无力;另外就是身体右侧的腿和手,平时睡觉都不能朝着右边,在一种天气持续太久的情况下,就会十分酸痛,上楼下楼不是很方便。其实我觉得这些都没啥问题,都可以克服,当年那种状态都能坚持上班,现在已经很幸福了。我还记得车祸后刚回来上班的时候,因为脸上留下了永久性伤疤,别人都会对我投来异样的眼光,甚至会吓哭小朋友,这样的情况我都坚持下来了,我觉得没有什么能够难倒我,只要还能站在台上讲课,我就会保持最佳状态,为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
记者:获得这份荣誉,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刘琳:当这沉甸甸的荣誉证书捧在手里的那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鞭策。我一直认为我是在做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事,我只是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的普通一员,这一次获得国家的嘉奖让我有了更大的动力,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如既往扎根基层教育,坚守本职岗位,让更多的孩子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记者:对于以后的工作,您有什么计划和安排?
刘琳:生命不停,奋斗不止。我的工作就是一届一届地把学生带好,努力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去年我刚带完一届毕业生,这学期由于一个语文老师生病,我在开学第三周又接了两个毕业班的语文课,虽然不是从初一带到初三,但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考上好的学校。另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从2010年开始资助部分贫困学生,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因为我不想让这些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从而改变了一生的轨迹。这个事情我会一直做下去,10年、20年,甚至一辈子,我都会坚持下去。
记者手记: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千千万万奋斗在各行各业劳动群众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刘琳始终坚守教育初心,扎根在基层教育第一线,用心教书、用爱育人。虽然身体遭受重大创伤,但不能磨灭她教书育人的勇气和决心,这种“钢铁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和发扬。我们在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点赞的同时,应该在思想上、行动上向他们靠拢,在学先进赶先进中不断锤炼自身能力,在普通而平凡的岗位上铆足劲、固好力、担好责,努力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用平凡的生命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