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政·综合总第2508期 >2020-12-22编印

坚持新发展理念 打造特色农业小镇
——专访群力镇党委书记米俨
刊发日期:2020-12-2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近年来,群力镇大力发展花椒产业,目前已在牵牛村、马桑村、莫家社区、双堰社区4个基地种植花椒8000余亩,直接带动15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 全媒体记者罗列摄

  近年来,群力镇大力发展花椒产业,目前已在牵牛村、马桑村、莫家社区、双堰社区4个基地种植花椒8000余亩,直接带动15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 全媒体记者罗列摄


  

全媒体记者 罗列
  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十四五”期间,群力镇将采取哪些措施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和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创新发展理念,打造特色农业小镇呢?近日,潼南日报记者专访了群力镇党委书记米俨。


  潼南日报:“十三五”期间,群力镇在为老百姓谋福祉、创造幸福生活方面做了哪些实事?
  米俨:回首“十三五”,是群力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明显的五年,也是群力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五年。这五年,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镇建档立卡474户、1619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产业发展成果丰硕,九叶青花椒、三红蜜柚等已成为群力特色农业的响亮名片;城乡颜值大幅提升,累计投资1.8亿元,硬化农村公路220公里,建成107省道,完成场镇“白改黑”,新建场镇休闲广场3000平方米,完成利相桥扩建工程,新建人行桥3座,新建提灌站2座,整治土地3600亩、山坪塘68口,新(改)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7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个,改造农村电网100公里;人居环境明显提质,完成社会堰河黑臭水体治理,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96户、旧房提升75户、改厕740户;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效应对了疫情灾情等风险挑战。这五年,我们用实干实绩稳稳地托起了父老乡亲的幸福,让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越来越足。

  潼南日报:“十四五”期间,群力镇在现有农业产业基础上,如何创新发展,做大做实特色农业小镇?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米俨:
百年交汇,新猷待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党的百年华诞。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抓好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小镇,构建发展新格局,切实为群力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积蓄竞争优势。
  一是抓党的建设,凝聚发展正能量。抓好村支“两委”换届选举,选准配强基层干部;实施“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创建行动,创建党建示范村3个、规范村4个,建成党建规范镇;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带头发展集体经济,力争到2025年每个村集体收入平均达50万元以上。
  二是抓产业培育,增强农业竞争力。做大做强“五朵金花”之一的花椒产业,规模达到1万亩以上,年销售力争达1000万元;推进“产业强镇、农旅结合”发展模式,每年举办“蜜柚采摘”“金通赛鸽”消费季乡村休闲旅游活动,破冰群力乡村旅游业,为确保农民增收开拓新路子。
  三是抓生态建设,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乡村美不美,关键看环境,着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在“抓点、促线、带面”上狠下功夫,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方式,引导村民规整房前屋后杂物,充分利用闲置空地种植花草,完成土地整治3000亩,打造美丽示范庭院200户,建成牵牛、天灵、白兔等一批农村人居环境典型示范村,争创全区乡村振兴示范镇。
  四是抓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四个不摘”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强化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建成6000余平方米小学运动场,建成镇级养老服务中心1个、村级养老服务站2个,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镇人民。
  新征程新号角新使命,我们将在理念思路,具体举措、工作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强探索和创新,群策群力,再创佳绩,为“十四五”全面建设美丽群力交上一份满意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