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2510期 >2020-12-24编印

小 公 园 连 着 大 民 生
刊发日期:2020-12-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李 扬
  以前的荒地,变成了绿地;昔日的垃圾场,变成了小游园……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以城市品质提升为契机,以城市的“微改造”盘活一批闲置土地,最大程度发挥社会价值和公益效应,让城市变得更美,市民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如今,一批湿地公园、带状公园、街头绿地、口袋公园、休闲公园,为市民们的假日休闲增添了一抹绿色,为市民的幸福再“加码”。
  生活在都市的市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为了提高生活质量,都希望在自家附近有一处健身娱乐和休闲散步的场所,尤其是长期居住在钢筋混凝土楼房里的老人和小孩,如果在离居住地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可以健身、休闲、游玩的小公园,无疑会让生活更加惬意。正是从群众的现实需求出发,区委、区政府盘活小、散、碎的“边角地”,让这些闲置土地变废为宝,增加城市开敞空间,达到优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个可以锻炼、休闲、小聚的好去处,让他们身居城市小区,也能享受到类似乡村的休闲恬静生活。
  公园与居民群众的生活休戚相关,是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区掀起的建设城市公园热潮,让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升,也从城市公园这样的小事中诠释了大民生。
  小公园,虽无法和蔬菜公园、人民生态公园这样的大型公园相提并论,但却深受市民喜欢和好评。因为“下楼就能逛公园”,这对于高楼林立的城市居民来说,犹如沙漠中的一片绿洲,让他们在车马喧闹的都市有一分静美的回归,不仅有效提升了城市品质和形象,也切实满足了市民就近逛公园的需求。
  毋庸讳言,现在我们的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已不缺少大型的公共文化场所和大型公园,但百姓家门口的小型公共文化设施和小型公园,相对而言还比较少,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有了小公园等居民家门口的文化设施,有效补上了这一短板。让居民一出家门,就有身边的公共绿地和户外活动场所,可谓是为民服务真正服务到了居民的家门口。
  微中窥大,小处不小。一座城市需要有现代化的大型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大型公园,这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面子。但也不能忽视分散在各居民小区的小型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小型公园建设,这是城市的里子。它和百姓生活更贴近、更现实,也更受百姓关注。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期望能够修建更多的小公园,惠及更多市民,更多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