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政·综合总第2510期 >2020-12-24编印

当好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排头兵”
——专访古溪镇党委书记蒋俊
刊发日期:2020-12-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全媒体记者 罗 列
  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新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关键进展。
  古溪镇位于我区北部中心,东邻合川区和潼南宝龙镇,南接龙形镇,西接群力镇、玉溪镇和米心镇,北与四川省蓬溪县接壤,距潼南城区22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14.4平方千米,辖5个社区、18个村,51个居民小组、148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66538人。2019年7月,古溪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那么,在“十四五”期间,古溪镇如何践行高质量发展,当好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排头兵”?近日,潼南日报记者专访了古溪镇党委书记蒋俊。

  潼南日报:“十三五”期间,古溪镇在农业产业、城乡建设、社会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蒋俊:“十三五”期间,古溪镇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克难攻坚、奋发有为,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流转土地2.3万亩,发展柠檬、水晶蜜桃、佛手等特色产业,新增农业企业55家,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大力招商引资,引进希尔顿逸林酒店等21家企业落户,其中投资亿元级以上企业3家。建成镇级电商中心和22个村(居)级电商点,举办油牡丹节和蜜桃采摘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605元。
  二是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城镇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5.2%。建成名隆金竹城10万平方米品质小区。协调完成潼荣高速公路、S107建设,硬化农村公路522公里。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新增管网15公里。改造提升农村危房431户、改厕2315户,创建垃圾分类示范村14个。龙滩村成为全市美丽宜居乡村。
  三是社会民生保障有力。动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1030户贫困户脱贫、55户边缘户消除致贫风险。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426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0.09%以下。累计低保救助4012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5%以上。镇卫生院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

  潼南日报:“十四五”期间,古溪镇将怎样实现经济结构优化、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采取什么新举措,实现经济社会双丰收,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如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新作为?
  蒋俊
:“十四五”期间,古溪镇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会全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一是抓住“一个支撑点”,在培育现代产业体系上下足功夫。在工业经济上,推动骏晖科技等技改升级,引入一批符合全区产业发展定位的优质企业。在农业发展上,围绕“一园三线多极”布局产业,打造以佛手、柠檬等为主导产业的25平方公里产业园,以潼荣高速、S107、S438为主线的3个10公里产业带和以村为单位发展苕尖、水产等特色产业。在服务业发展上,立足省际区域性边贸中心镇建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电商、物流等,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二是夯实“两大基本面”,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下足功夫。推进场镇提升,实施古溪河整治,加快建成绕城路,推动场镇道路全面升级,提升机电广场和金竹森林公园品质。推进乡村振兴,借力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按照“点上发力、线上突破、面上推进”的总体思路,做好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旧房提升、农村改厕等工作,办好佛手文化节、蜜桃采摘节等特色节会,推进“三清一改”,建设“小康家园”。
  三是增强“三项驱动力”,在激活发展内生动力上下足功夫。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承接好各项审批权限下放,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包装策划一批、启动建设一批、竣工投用一批的要求,有序推进场镇提升、乡村振兴等项目实施。推动遂潼一体化发展,加强与四川蓬南镇、群利镇对接,在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加强合作,积极争取蓬南—古溪开通公交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