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协的冬泳爱好者举行誓师大会。
全媒体记者 李松
连日来,我区的气温持续走低,尤其在清晨,更是寒气逼人。不过,记者在潼南涪江国家湿地公园,却发现了不少冬泳爱好者的身影。
天寒难挡冬泳热
“今天,人来得少一些。”冬泳爱好者陈先生说。昨日一大早,记者在潼南涪江国家湿地公园旁的江边看到,几名冬泳爱好者正在冰冷的河水中游泳。
陈先生说,他已经坚持了3年冬泳,每天他赶到时,很多人都已经游完了,印象中最早赶来游泳的在清晨五六点钟。
“冬泳不像夏天,在水内时间不长。”冬泳爱好者米强说,游多久,要看水温,一般是下降1℃就减少一分钟。米强说,现在水温在七八摄氏度,那么在水中的时间也就七八分钟,这样坚持下来,能达到锻炼的效果。
“除了清晨,中午也有不少人游。”米强说,中午多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冬泳爱好者赶来游,他们的时间相对自由一些,在他的印象中,60多岁的冬泳爱好者就有不少。
在米强的印象中,天气最冷时,高峰期一天有上百人在涪江河内冬泳。在下水前,他们都会做好安全措施,如在身上绑上“跟屁虫”。
“有的人都坚持近20年了,一年中不管冬夏,每天都会游上一次。”米强说,爱好者中有不少坚持每天都入河游泳,夏季游的时间长一些,冬季游的时间短一些。
并非人人都适合
对于冬泳有益健康的说法,区人民医院的胡医生给予了肯定。“冬泳这个项目,最明显的好处是增强人的心肺功能。人的身体受到冰水刺激后血管会收缩,随后通过自身体温中枢的调节,血管反应性扩张,皮肤变潮红,增强了血管的微循环,改善血管的弹性,减缓血管硬化。同时,可以有效增加心搏输出,增强心脏泵血功能,还能增强肺活量,改善肺功能,对像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肺部疾病都有好处。”
胡医生提醒,但也有不少人并不适合这样健身,尤其是一些心脏病、较严重的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病患者。有研究表明,有三种人群不适合冬泳:16岁以下的少年和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特殊,不适合冬泳;精神不健全的患者由于缺乏自控能力不适合冬泳;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如心脏病、冠心病、肺结核、肝炎、胃病以及呼吸道疾病的人也不适合冬泳。
不仅如此,胡医生表示,冬泳会促使血管内皮素增高,血管内皮素的作用体现在维持心血管系统稳态,增强胃肠平滑肌的收缩功能,对嗳气、胃肠胀气、食欲不振和便秘都有缓解作用。冬泳时,头部血管微循环加速,大脑供血状况得到改善,能减低脑血栓的发病机率,改善睡眠质量。
科学冬泳安全第一
冬泳爱好者廖先生表示,冬泳是考验胆量的运动,对身体十分有益。不过锻炼方法可要格外注意,首先冬泳最好选择上午10点到下午3点进行,地点最好选在背风向阳的水域,因为一般这样的地方气温都比较高,感觉会比较舒适。还有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把肌肉拉开,千万不要带着汗水去游泳。在游泳过程中,我们往往都会经历先冷后暖再变冷的过程。刚入水的寒冷感觉,只要坚持游,就会被温暖所取代,而由暖转到冷的时候,就是身体向你发出上岸的信号了,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再考验自己的毅力,停留在冷水当中容易引起不必要的伤害。另外,想尝试冬泳的朋友千万不要心血来潮,一定要从夏天水温较高的时候开始游,逐渐适应变低的水温,再进行冬泳锻炼。
廖先生表示,对于不是长期从事冬泳的人来说,要携带救生设备。冬泳过程中也要备一些吃的东西,如下水前或上岸后吃一两颗糖或喝一两杯糖水,补充消耗的能量。“冬泳后切忌马上进入高温的房间、烤火或者洗热水澡。而是要慢慢的恢复体温,如果任由体温大起大落,很容易对心脏的承受力发起挑战。”
关于冬泳的时长和强度,胡医生建议大家学会掌握“三个反应期”。皮肤对寒冷刺激一般有三个反应期。第一期:入水后,表皮血管收缩,肤色苍白。第二期:在水中停留一定时间后,体表血流扩张,皮肤由苍白转呈浅红,体感由冷转暖。第三期:停留过久,皮肤出现鸡皮疙瘩和寒颤。这个时候,就应该及时出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