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欧胜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区委、区政府科学判断形势、精准把握疫情,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区级各部门、镇街按照在岗位、在现场、在状态的要求,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负责,采取有力举措,让干部“动起来”,群众“静下来”,坚决防止疫情蔓延扩散,坚决打赢疫情狙击战。
“地毯式”排查
村口有红袖章,社区有红马甲,道口有执勤员。在潼南各镇街、各村社,许多干部提前返岗,带领群众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为了您和亲朋好友的身体健康,希望能从简办事。”6日上午,宝龙镇豆桥村一位老人去世,村党总支书记张吉平来到家中慰问并劝导,得到群众理解和认可。豆桥村严格落实节假日24小时值班制度,所有村社干部进村逐户排查,劝导群众暂缓举行结婚、庆生等集体聚餐活动,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不操办红事、简办白事、不聚餐、不串门,以短信拜年,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举措,其实对当前基层疫情防控尤为重要。
“出门戴口罩,进门就洗手,不聚集、不访友……”米心镇毗卢村第一书记李林洪带领驻村工作队在私家车上安装了“小喇叭”。“不少老年人难改走亲访友习俗,加上防范意识淡薄,不愿戴口罩。”李林洪介绍,镇里给各村(社区)派发小喇叭,广泛宣传。
农村医疗条件和防控能力相对薄弱,春节期间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防控风险较大。全区各地镇(街)和村(社)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和网格化工作体系。
“您好,请问家里现在几口人?”“有没有从外地回来的?”……桂林街道龙潭社区党支部书记李长平,从大年初一就开始入户排查,宣讲疫情防控知识,提高群众重视程度。
这是潼南群策群力阻击疫情战的点滴。在我区,各镇街脱贫攻坚工作队“变身”疫情防控先锋队,驻村干部、村组干部、党员及帮扶责任人分组对各组(户)实行包保责任制,扎实开展疫情摸排、宣传、监控。而城区,由区直单位组建的党员先锋队对各小区进行包保,实行网格化管理。在各社区进出口设置卡点,对小区进出车辆、行人登记及体温测量,控制网格外人员进入,并逐户开展地毯式排查,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24小时值守
“你好,请把车靠边停,测一下体温,出示证件进行登记。”在成渝环线高速公路潼南收费站,由公安民警、交通运输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组成的疫情防控联合检测组,正在对进入潼南的车辆、人员进行检查。
G93成渝环线高速公路潼南收费站是进出潼南的重要出入口,每天都有上千辆汽车从这里下道进入潼南。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我区第一时间在入境路口设立疫情防控联合检测站14个,在省际交界的乡村道路设置监测站53个24小时全天候做好疫情防控。
“我们要求所有的登记人员不能漏统、错统、应统必统,不能遗漏一个疑似情况。”区高速公路疫情防控联合检测站(潼南站)负责人周智告诉记者,有问题及时报告,上报处理,绝不能让有疑似情况的人员进入城区产生严重后果。
为控制阻断流通疫源,我区交通部门对全区汽车客运站、火车站、渡口码头、公交场站等交通场所,城市公交车、客运车辆、火车、出租车(网约车)、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严格落实消毒防疫措施。及时调整道路客运供给,全区各汽车客运站暂停所有进出我区的省际客运班线和客运包车;暂停城市公交运行、农村客运线路,最大程度减少人员流动。
早发现早上报
“我早就想你们来了,心里总是不踏实,悬吊吊的。”1月25日,在桂林街道莲花社区凤凰台小区,当工作人员表明来意后,龚某某急切的说道。龚某某介绍,他们一家3口在外地务工,今年坐飞机由经武汉转机的回家过春节。按照计划早该返回,不料新冠肺炎疫情让他们哪里也去不了。
“每天都要查看疫情防控动态,看着不断刷新的数据,心里拔凉拔凉的。”龚某某说,“虽然目前全家都没有患病表现,但始终就像顶着一颗定时炸弹,心里实在没底。”
工作人员当即为他们登记,让他们一家居家隔离14天,并通知社区卫生医生给他们测量体温,做到每天一测。“现在是疫情防控关键期,大家少出门,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现在家里缺什么,只要在微信群里说一声或是打个电话,我们帮你送到家门口。”桂林街道莲花社区书记周勇兵说。
自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我区对从湖北、武汉等地返乡的人员逐一排查登记造册。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及返乡人员的安抚工作,在隔离期间,各级党委政府及村党支部制定居家隔离每日随访管理机制,卫生院医护人员和村医每日上门测量体温,持续关注居家隔离人员及家人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同时,在武汉返乡人员家门前张贴不要串门的“温馨提示”,用“一对一”的方式严防疫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