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2279期 >2020-02-13编印

愿民风清净无疫
刊发日期:2020-02-1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刘昌荣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面很好的“镜子”,照出了一些国人的毛病和原型。有的人呆在家里不到20天,像炸开了锅,搞笑满天,百无聊赖,无所事事,仿佛要了自己的命。老实说,这面特殊的“镜子”,也映照出当下一些地方令人忧虑的“染病”的民风。
  面对疫情和居家隔离,为啥如此浮躁和无聊?看看现在稍有空闲,一些人在忙些啥,答案就不言自明。
  一是忙搓麻将(打纸牌)。成为不少人的嗜好、八小时之外的“主业”,沉溺其中,赌风日甚,不能自拔。世上因此多了一个友,叫“麻友”。二是忙玩手机。整天看些无聊的东东,打着永远打不完的游戏,手机离了手,好像自己没了魂。世上因此多了一个族,叫“低头族”。三是忙睡懒觉。节日假日,有事没事,不管不顾,倒头便睡,浑浑噩噩。世上因此多了一条虫,叫“瞌睡虫”。四是忙享乐。一天不出去心里就发痒,游山玩水,吃喝玩乐,歌舞升平,乐此不疲。世上因此多了一个主,叫“玩主”。时间都去哪儿了?忙这些有的是时间,而对正儿八经的事,总是没有时间。
  自然,适当、健康的娱乐活动十分必要,无可厚非。但现实是,这些享乐、浮躁的“忙风”,像传染病一样,已经“人传人”,渐成气候。最为可怕的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染病”的民风,对下一代的成长构成严重威胁,一些家长的言传身教己成为一种超级讽刺。再不“隔离治疗”,长此以往,学将不学,人将不人,绝不是危言耸听。
  这次疫情防控,对我们这个国家、民族、每个人又是一次大考。国家的强盛,物质是血肉,而精神是骨架。我们总量再大,如果没有高尚的民风和血性的精神,就如一头瘫痪在地的大象,大灾大难来临,只有任人宰割的命。历史的教训永不能忘,一个歌舞升平、只图享乐的民族,其下场都是以悲剧结局。多难兴邦,“大考”面前,我们真的应该静下心来,洗心革面,大彻大悟。从自身改起,从细微改起,每人盛开,清风自来。通过每个个体的脱胎换骨,推动整个民风的根本好转,提升整个民族的综合素质,传承和发展好中华五千年的正气清风。空闲下来,八小时之外,建议从“四勤”入手,修心修身修行。
  一是勤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每天每月每年,读哪些书读多少书怎么读书,订出具体的计划,下狠心坐回书桌去,养成习惯,“补钙充电”,这样自会过得很充实。二是勤思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坚持每天大脑里过过“电影”,生活上常反思自己知足不,学习上常提醒自己不知足,工作上常勉励自已知不足,这样自会过得很自信。三是勤健身。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垮了,一切归零。要下决心从床上爬起来,从各种无聊的场合中走出来,至少选择一种终生爱好的体育运动,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炼就一副好身板,自已好,家人好,对社会国家也好,这样自会过得很快乐。四是勤孝老。平时忙这忙那,我们很多人陪伴父母的时间真是太少了。陪伴是当下最好的孝敬,陪伴太少可以说就是不孝啊。常回家看看,不能成为口头禅,孝老真的错不得、等不得、慢不得,只要一有时间,一定要尽可能多去陪伴、去安慰、去孝顺,这样自会过得很心安。
  一个静不下来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但愿这次疫情防控亦是一剂“重症猛药”,医治好我们身上的享乐病、浮躁病。让我们静下来、静下来、再静下来,勤读书勤思考,勤健身勤孝老,则民风无疫,天下无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