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总第2285期 >2020-02-19编印

春暖花开
刊发日期:2020-02-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区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徐铭正在检查CT图。

区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徐铭正在检查CT图。


  

杨莙
  戴着口罩给妈妈送了菜,回家时路过广场,怔在那儿。
  没有一个人。
  只有灯,红的黄的,紫的蓝的,汇聚成璀璨的光束、光带,流淌着,奔跑着,舞动着,跳跃着,在2020年的元宵夜,安静地闹。
  19点56分,以往的这个时段,总嫌闹腾得心子紧、耳心昂的广场,无比空旷,无比寂寥。
  突然觉得,好像置身于一座无声无息的孤岛。尽管色彩缤纷的喷泉踏着音乐的节拍,忽而盘成金色的龙,“轰”地一声腾空而起,忽而又变身为冰蓝色的瀑布,“哗”地一下跌落下来;尽管那音乐,摇摆着、腾挪着,“咚哧打哧”地,可劲儿地敲打着耳朵。
  一段欢快的乐曲消失于夜空后,响起了《春暖花开》。那英沙哑而高亢的歌声,蓦地覆盖了整个广场,不,整个世界:如果你渴求一滴水,我愿意倾其一片海;如果你要摘一片枫叶,我给你整个枫林和云彩……
  是我喜欢的一首歌,暖心的词,明朗的曲,会让聆听的人,拥有春暖花开的心情。然而此刻,这歌,却如同让林逾静的蝉、山更幽的鸟,裹挟着比广场更空旷更寂寥的静与幽,劈头盖脸地扑了过来。于是眼前,迷濛一片。
  动人的音乐总会让人抑制不住眼泪,但这一次,我甚至不知,是因为歌声,还是那巨大的、巨大到无边的静寂。
  可是,这样的静寂,不正是大家响应不出门、不聚集的号召才换来的吗?疫情当前,居家是阻断病毒传播最有效的手段,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宅家就是出力,就是不给社会添乱,不给医生添麻烦。在这场疫情防控的战斗中,医护人员已是超负荷运转,够忙了,够累了。
  想起几天前,电话采写的两位医生。
  他是区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袭来的时候,他站到了抗疫第一线。由于医院防控与救治工作所需物资紧张,放射科室每天只能领两只N95医用防护口罩,他都安排给为照片患者示范体位的护士,自己戴的都是一次性医用口罩。问他为什么不戴N95,他微微一笑,说,“习惯了。”习惯了,平淡无奇的三个字,却深藏着一个医务工作者在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时,不可阻挡的信心和决心。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打乱了春节的节奏,作为一名医生,他想的不再是阖家团圆,而是走出家门,打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为了给临床诊断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提供诊断依据,为了患者来医院能随到随检而全力开展工作,从1月21日起,他就放弃了休假,一直驻守科室,用CT的一双火眼金睛,去擒拿隐蔽在患者身体里的病毒。CT检查是排查、确诊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新春佳节里,他专注于医学影像诊断,审核报告最多的一天达160余份,并第一时间快速而准确地出具报告,及时为临床提供重要依据。
  他是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疫情一发生,他就化身为转个不停的陀螺。身兼医院新冠病毒防控领导小组副组长、医疗诊治专家组组长,负责指导发热门诊、新冠发热病人隔离留观室、新冠定点病房的医疗救治工作。他带领团队投入到艰巨繁重的防控任务中,全力救治已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推进发热病人筛查、分诊、留观、治疗全过程。每个疑似病例的确定、确诊病人病情的评估、治疗方案的明确,全都经过他的手。自接收首例确诊患者以来,他不顾病毒威胁,昼夜不分地战斗在最前线。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他必须分秒必争。当我为此而赞叹时,他说,我不过是在尽一个医生的本分。因长时间超强度工作,他喉咙充血肿痛,原本洪亮的声音变得沙哑,让我不忍再多问。
  此刻,就在我伫立广场,就在我发呆走神的时候,他和他,以及全中国无数个身穿白大褂的他和他,正在抗击疫情的前沿阵地上,与病毒作正面交锋。“如果你渴求一滴水,我愿意倾其一片海”,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为守护生命健康,以白衣作战袍的他们,愿意倾尽全力。
  我离开广场,回家。《春暖花开》的歌声,将我的背影,重重地拍打:
  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我知道,我背后的那些花树,垂丝海棠、紫叶李、红碧桃、玉兰、樱花……都在阒寂中不动声色地积攒力量,待春来,必冰河解冻一般,轰然怒放。
  终将春暖花开。
  穿过阴霾的阳光,终将普照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