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总第2288期 >2020-02-22编印

村支书老陈
刊发日期:2020-02-2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刘凤
  这里是潼南最偏远的一个小村,紧邻铜梁区侣俸斑竹的一个山垭口。
  正是春寒料峭时节。早上6点多钟,天还黑漆漆的,不见一丝月光,也没有星星,只有冰凉的晨风尖利的嚎叫着,一条白晃晃的水泥路,通向深邃的山垭口。幽深的大山一片寂静,几声睡意朦胧的鸟叫声,使沉睡中的山野更显静谧。
  年已65岁的村党支部支书老陈,坐在从自己家里搬来的竹椅上,眼睛紧紧盯着山垭口。他就怕有跨界的车辆驶来。为了新冠肺炎疫情车辆管控,他从昨晚10点开始,已在道路卡点值守8个多小时了。
  他又冷又饿,准备到帐篷里倒杯开水。突然,一辆白色面包车从山垭口冒出来。他一惊,连忙起身挡在小车面前,努力睁大双眼,只看见司机两只眼睛白晃晃的反光。
  “停车检查。麻烦您填写一下信息。”他招呼住车子,递上登记薄和签字笔,“按照上面内容逐项填写。”经询问,车子是来自毗邻区侣俸的斑竹村,一对小夫妻带着3岁大的孩子到小渡镇卫生院看病。老陈为他们三人测量体温正常,叮嘱他们早去早回后,才放行下山。
  接下来,又有几辆车辆到来。他逐一登记询问,、他们根本没有什么急事时,就递上宣传资料,进行耐心劝返。车主们也知道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都主动配合返回了。
  八点整,天色终于敞亮。接班的村干部来到,他强调清楚注意事项,匆匆走下山去。他并没有回家,而是到了村便民服务中心自己的办公室。他烧好开水,泡上自己带来的方便面,快速的咽下肚子。吃完后,整理当天的宣传资料,不知不觉间,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不一会,他就在睡梦中惊醒。揉揉惺忪的睡眼,连忙提上资料,带上配有录音的小喇叭,走出办公室。他一边在公路边院落发放宣传资料,一边按下小喇叭按钮,清晰的疫情防控宣传顺口溜就播放了出来。
  “乡亲们,要听话,没事千万呆在家。外地回,莫乱跑,疫情传播不得了。有发烧,早报告,保护家人最重要。早隔离,早治疗,病情延误可不好……”
  当他把村里主干道走完的时候,都一点了。他饿得实在受不了,连忙跑回家,把老伴刚做好的红苕稀饭,就着酸泡萝卜,狼吞虎咽下两大碗。他伸伸懒腰,感觉一阵睡意浓浓的袭上来,他好想躺下睡一觉,可两点钟镇政府要召开疫情防控研判会。
  他搭上村主任的小车到镇上开会。还好,走进镇政府会议室刚刚两点。会议开完,四点已过。走出镇政府,阴沉的天空纷纷扬扬下起雨来。冷风吹过,他连打几个寒颤。
  他和村主任老吴一起,到超市购买一些日用品,给二组居家隔离的小吴送去。他提着沉甸甸的东西,佝偻着已经不再挺拔的腰身,走进小吴院子,急喘几口粗气后,轻轻敲响小吴的家门。
  “小吴呀,这是你们上午约定的蔬菜、猪肉和一家人的日常用品,我给你们放在门口,你自己开门提进去,我们就走了。”不一会,门内传来了“踏踏”的脚步声。他笑笑,就和老吴离开了。
  小吴夫妻在深圳打工,腊月底回家过春节。他们刚被隔离时,很抗拒不配合,是老冯的多次劝说,并承诺有什么需要,都会无偿服务上门,他们小两口才勉强答应。
  “喂,是冯支书吗?我是五组的隔离户老马,我的头痛犯了,能给买点药送来吗?”刚走出小吴院子,又接到隔离户老马的电话。
  “好的,我马上到医院去买。”老冯收起手机,顾不上擦一下脸上的汗水,又和老吴一起开车到医院拿药。拿好药后,又急急忙忙的给老马送去。
  他们又一户一户走访全村的8户隔离户。有谁可以解除隔离了?他在心里细想。
  刚刚走完,天已全黑,纷飞的雨丝更见密织。他连忙赶到村服务中心会议室,组织召开村疫情防控每日例会,听取各疫情防控小组情况汇报。会议开完,已是晚上九点。
  老陈回到家,老伴做的饭菜早已凉透。她急忙跑到灶屋,把冷饭菜倒进生着柴火的铁锅里。当她把热好的饭菜端进堂屋时,老陈已是满身泥污的歪倒在竹椅上鼾声大作。瞬间,她昏花的老眼淌下两行浑浊的热泪。
  她不忍叫醒他,想让他多睡一会。因为她知道,深夜两点,老伴又要到在另外一个山垭口的道路卡点查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