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 媛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一批新冠病毒确诊病人密切接触者将马上在党校学苑宾馆接受集中医学观察,需要医务人员支援……5日凌晨,一条召集信息,在区中医院内部群传开。
“我去。”医生邓德民首先报名,“疫情面前,责无旁贷。现在各科医生人手严重不足,好多女同志怀着小孩儿都坚守在临床一线,真的很不容易。”
“我也去。”医生杨中秀马上在群里报名,“我是共产党员,理应冲在最前线。医院的事情我马上安排,我家里也没有小孩子照顾,不会影响支援工作。”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作为党员,他们毫不犹豫地参加。他们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一份份盖有红色手印的请战书递交到院党支部。其中中医院有杨中秀、李雪梅、邓德民,还有双江分院、柏梓分院、小渡分院、古溪分院等共21名同志纷纷报名请战,组建了第一批隔离区医疗队伍。
2月5日清晨,他们正式进入隔离区,开始了常态化战斗的24小时留置医学观察工作,到所有隔离房间为隔离者送餐,送棉被,量体温,询问症状并记录,健康宣教,登发临时所需,隔离者消毒防护,消杀工作,医疗废物处置,安抚情绪……。“真的感觉喘不过气,为节约防护用品,不喝水、不上厕所,全副武装捂出大汗,感觉像在蒸笼里,嗓子快冒烟了。但听到隔离人员一声声真诚的道谢,让他们感受到白衣战士的关爱,职业神圣感在心中发光,虽累犹荣。感觉一切都值得!”杨中秀说道。
2月6日,完成留置医学观察工作交班的他们本该回家休息,却还牵挂着工作,默默返回医院开始了新的一天。接下来,一个个白衣战士将接力参战,大家同舟共济,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党员先行,医护常在,是医务人员的心声,是广大党员的行动。每个24小时,记录着中医人抗击疫情的意志决心,凝聚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一线日记
不平凡的一天
2月5日新冠防控党校隔离点第二天,已有16人在此隔人在此隔离,昨天刚有2人被确诊,防控工作形势严峻,迫在眉睫,战斗已吹响号角,疫情就是命令,他们还来不及递交请战书,瞒着家人,怀着仁爱、坚定勇敢的心就到抗疫一线!
早上7:30分,医务科邓德民,护理部杨中秀响应党员先锋队号召,率先请战到隔离点去进行相关工作。7:30天刚蒙蒙亮,作好交接,即将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忙碌中带着一丝慌乱,环境不熟悉,隔离者情况不熟悉,宾馆布局不熟悉......,工作有感染的风险,还好我和邓科长得以平时工作的磨练,处变不惊,很快理清头绪,作好防护准备及体温枪等物品,来到宾馆大厅,刚调试好对讲机,防护镜便有了水雾,视线模糊,没有宾馆平面图,只得靠仅有的视线,摸到隔离区,楼道光线昏暗,视线更模糊了,只得借助对讲机微弱光照,挨个摸排:敲门、核对、量体温、询问流行病学症状及所需,汇报发早餐,收集生活垃圾,叮嘱:房间内隔离适量运动,开窗通风......
如此反复,工作艰难的进行中,终于摸排完14人人,有症状3人,需监测排除,向上级汇报,......两人已然全身已湿透两人已然全身已湿透,,不透气的防护服,面罩让两人透不过气来,陡觉一阵眩晕袭来,刚想喘口气,呼叫、呼叫2001- 2003号房需棉被5床,2019号房需调至五楼,1021号房需洗发水、洗漱用品......。
此时我们就像忙碌的陀螺,找工作间,送棉被,安抚情绪......听到他们一声声真诚的听到他们一声声真诚的道谢,特殊时期能觉得帮助到别人,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白衣天使的关爱,觉得真的很幸福,很满足,职业神圣感在心中发光,虽累犹荣。最困难的是二楼一位人员需调至五楼。我们没有酒店相关工作经验,五楼需开启水、电,还要找弱电箱,我俩这一生以来,从事医疗工作后知之甚少,没办法,他们的需要就是任务,我们必须完成。
此时,护目镜布满了水珠,只看得到微弱的光,好不容易摸到了五楼,傻眼了,那么多的井门,哪一个管哪区域,我照光邓科长挨个打开试开,连开了五、六个,都不是,就在我们快要绝望时,想到了用对讲机与外界联系,在相关人员一步步指示下,终于我们到了5017房间对面弱房间对面弱电井,再一个一个空开关上、打开、试开,终于找到那个房间的开关。此时瞬间找到了成就感,原来电工的事我们也可以干!
终于下到楼下大厅,垃圾包装称重消毒再包装,一点也不含糊,然后就是消毒脱下装置,再消毒,此时已近中午,接着中午、晚上第二次任务、第三次任务,如此循环地完成。晚8:55不到,消息传来14人中有三人确诊,心有余悸,但有幸我们均按标准做好防护,我们医务工作者不负希波克拉底誓言。
为了第二天交班,为了做好表率,为了后来工作人员更顺畅地开展工作,我和邓科长一起制定出了一套可行的新冠隔离点的流程,以及工作交接和台账表等6个表格,完成相关工作已然深夜,想想明天双江分院可以按照这个流程,有条不紊地完成工作任务,我和邓科长都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