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开俊
当新冠状肺炎的疫流席卷神州大地,舞动着利爪的毒魔向我们疯狂扑来的时候,一群精忠报国的忠诚党员,一群奋不顾身的白衣战士,像中流砥柱一样,用天使之剑保卫着我们的生命安康,用勇士之力守卫着我们的家园无恙。他们就是奋斗在全国抗疫战场上的数十万名医生护士和共产党人。
在我们的身边,在我区抗击疫情的一线战场上,夜以继日地奋战着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就是区中医院设立在区委党校学苑宾馆疫情监测隔离点里的医护人员和共产党员。他们同疫魔勇敢地战斗,但是,他们觉得这一切都很平常,是共产党员的初心不忘,是白衣战士的使命担当。
听党召唤 奋不顾身去战斗
癸亥岁末,庚子年初。正当中国人民沉浸在安宁祥和、欢庆喜悦的新春佳节里,一场新冠肺炎的疫情以武汉为中心,在中华大地传播开来,严重地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战“疫”阵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国迅速形成全面动员,全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局面。重庆市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响应,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闻令而动,一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在我区1583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全面打响。
承担着涪江以北十个镇街、数十万居民身体健康和疾病防治任务的潼南区中医院,积极响应中央、市委、区委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抗击疫情。该院党委书记、院长何胜君,及时召开医院班子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会议,研究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筹备设立疫情监测隔离点。同时召开干部职工大会,动员共产党员和医务工作人员,踊跃加入驰援武汉战疫前线小分队,以及我区设立的监测隔离点,与疫魔展开一场短兵相接的白刃战。
听党召唤去战斗,抗疫重任担肩头。在院党委动员会议后,共产党员、医务科科长邓德民第一个报名:“我去!疫情面前责无旁贷。”护理部主任杨中秀:“我也去!我是共产党员,理应冲在抗疫最前线。”巾帼不让须眉。同时,黄卫华、周恩利、赖玉红等医护工作者先后报名,主动请缨,向院党委和领导递交了请战书。移交了各自手中的工作,安排好家中的各项事务,研究新冠肺炎的特征,学习隔离监测中的医学技术,为进入隔离监测点作好了充分的准备,等待冲锋号令,便可冲上战场。
坚守阵地 战疫不胜誓不休
随着,我区首例确诊病毒感染患者出现,与确诊者有过亲密接触的人员,还有发热门诊筛查岀来的疑似人员,根据疫情防控规定,要马上进入隔离点进行隔离,需要医护人员及时进入隔离点,进行管理、监测与服务。
邓德民、杨中秀等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冒着被病毒感染的危险,率先进隔离点,承担起既光荣又危险、既艰巨又繁琐的前线抗疫任务,紧张繁忙的一线抗疫工作在隔离点拉开了序幕。
这天正是立春,天刚蒙蒙亮,他们就奔赴到一个没有硝烟但危机四伏的战场。在陌生的环境里,开始了第一天忙碌而又有点慌乱的监护工作。刚刚进入一个新环境,从事一项新工作,对隔离者情况不熟悉,他们就逐个房间逐个铺位逐个人员进行摸排、登记、测量体温、询问情况,逐步认识每一个人和了解每一个人的具体状况。同时还要做好隔离人员的生活照顾、情绪调节、精神安抚等一系列工作。
忙碌的工作,即便在寒冷的天气里,他们也累得汗流浃背,热气从脸上和头上不停地冒出来,水雾覆盖了目镜,视线模糊,眼睛发痛,他们就用耳朵和感触辨别方位,逐一摸索到每一层楼,毎一个房间,每一张床铺面前,开展正常的检测工作。常因为穿着防护服,无法揩汗,无法大小便,有时嗓子渴得冒烟,也无法喝水,多少次差一点晕倒,一切都得用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心来坚持。
一直忙到晚上,防控隔离点还未亮灯,这才想起电源总开关、自来水总阀门还没有打开。由于学苑宾馆是临时征用的,在放春节假时,把电源总开关和自来水总阀门全部关闭了,加之防疫期间,水电工人又不能进入监测点。瞎灯熄火,对宾馆布局又不熟悉,他们就像瞎子摸象一样,摸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水电总开关。最后只好手机电话求助,在水电工人的遥控指挥下,终于在五楼找到了配电室和水阀门,遂一打开了各层楼的水、电开关。
刚刚打开水电开关,对讲机里传来了呼叫声:“2001号房呼叫、2003号房呼叫,需棉被5床;1021号房呼叫,需洗发水、洗漱用品;2019号房呼叫,需要调至五楼……”一连串的呼叫声,直忙得他们晕头转向。
一天的忙碌,还没有结束。邓德民与杨中秀两人,还要汇总一天的监测数据,向医院和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还得分组、分工,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任务,制定工作制度,设计工作流程和防控管理等表格。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杨中秀就早早起床,接替值夜班的邓德民。凭着她平时对护理工作的刻苦训练,很快理清头绪,带领当班的医护人员,穿戴好防护服,准备好体温枪及监测所需的一切物品。刚刚调试好对讲机,防护镜便起了水雾,只得靠模糊的视线,来到隔离区,逐楼摸排,敲门、核对、量体温、询症状、问需求、发早餐、收拾生活垃圾。反复叮嘱隔离人员:“房间内要开窗通风,隔离期间要适量运动,调节好思想情绪和身体状态,增强对病毒的抵抗力。”之后,向上级汇报。
当天20:55分,在隔离点,经过反复检测,有3人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她及时向上级汇报,快速将患者送往永川定点医院救治。之后,又要进行清洁消毒,安排当班的医护人员,对在同一隔离区的患者家属、和其他被隔离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慰。一切忙完之后,又是一个不眠的黎明。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日复一日,邓德民、杨中秀、周恩利、范树春等共产党员,与隔离点的全体医护人员,在充满危险的工作环境里,每天都在反复做着艰辛的隔离监测工作。
他们的家人、同事、亲朋好友对他们亲切的问候、温暖的鼓励,增添了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工作的信心。医院领导也多次征询:“如果太累了?就换下来休息。”而他们却异口同声地回答:“战疫不胜,决不收兵!”没有一个人从隔离点撤退。
临时支部 凝聚坚强主心骨
2月13日上午,临时党支部在隔离点无感染区的会议室里正式成立。成立仪式上,23名共产党员,面对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
临时党支部书记邓德民慷慨激昂地说:“临时党支部的成立,让我们防控一线有了更加坚强的战斗堡垒,让140多名被隔离群众有了主心骨。支部一定听从院党委指挥,服从安排,做好表率!”
在监测隔离点内,他们就像23颗闪亮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拧在哪里,夜以继日地承担着隔离点的医学监测、生活服务、消毒清杀、心理咨询、医疗废物处理、应急事件处置、防疫知识宣传等重要工作。
在隔离点以外的全区各个卡点,中医院各分院的医护人员和共产党员,在抗疫战线上,同样积极发挥着先锋带头作用。五桂分院党支部书记曾文彬,妻子患恶性胶质瘤仍在住院,他毅然离开妻子坚持在抗疫一线,对过往行人亲切询问,却来不及问候一句躺在病床上的妻子;田家分院党支部书记周纯立,昼夜坚守在遂渝、潼荣高速田家互通口,坐阵把关,有时人手不够,就把在读高中的女儿拉来帮忙;柏梓分院党支部书记、区人大代表周文才,带领72名乡村医生,日夜奔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每天进行摸排、检测和消毒工作;新胜分院共产党员龚海,放下了年夜饭的碗筷,挑起了战“疫”重任,连续奋战在疫情第一线。其他镇街卫生院的共产党员和医护人员,每天与镇村干部一道,走进农院测量体温、逐户排查、院落消毒、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为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
铁骨柔情 心有牵肠寒冬暖
设立在学苑宾馆的隔离点,隔离线绕了一圈又一圈,虽然隔住了全体医护人员与外界交往的脚步,却隔不住他们抗疫的决心,隔不断他们对人民的爱心,更隔不断他们和家人的相互关心。
周恩利是中医院针灸科护士长,隔离点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
家中有82岁的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长期要人陪伴,74岁的母亲因车祸留下残疾行走不便,更是需要照管,67岁的婆婆因脑梗塞后遗症偏瘫多年,就连饮食起居都要人服侍。在如此沉重的家庭负担面前,当疫情来临的时候,她决定把父母托给三妹照顾,把婆婆托付丈夫照料。积极向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领导考虑到她家庭的实际困难,劝她不要参加抗疫前线工作,可以做一些后勤保障。她却说:“家中困难我已解决好,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当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应该冲上抗疫第一线。”2月6日,周恩利进入隔离点上班,负责隔离人群的医学观察、健康指导、心理咨询、生活服务、物质配送,隔离区内的消毒和污染物处理,还有医护人员防护过程中的措施优化,同时还要做好支部的组织工作。一旦空闲下来,她总是要拿起手机问候家中三位老人的身体状况,不断地对妹妹和丈夫说:“我不在家的时候,谢谢你们照看老人,辛苦了!”每当这个时候,妹妹担心地说:“姐姐,你一定要小心哈,千万千万保护好自己。”老公也会说:“老婆,家中的事有我你就放心吧,我和女儿等你平安回家。”简单的对话,总给对方无限的温暖。
刘砝、周琴是我区抗疫一线的夫妻搭档。周琴是潼南区中医院儿科护士,当疫情发生时,便自愿申请加入到中医院新冠肺炎发热门诊的监测工作,刘砝非常支持妻子的抗疫行动,自觉当好家庭“煮夫”,照顾幼小的孩子。当疫情隔离点急需医护人员时,身为区中医院桂林分院医生的刘砝,主动请战到隔离点去。为了全心打赢抗疫战争,夫妻二人只好“狠心”地将孩子“扔给”老家的父母带。每到夜晚孩子想念爸妈,父母思念儿子时,他们一家人通过手机视频,小聚一会儿。孩子哭喊着爸爸妈妈,刘砝、周琴总是眼含泪花地对孩子说:“宝贝别哭,等抗疫结束,爸妈一定带你出门去好好玩耍……”他俩看到父母焦虑的面孔,安慰道:“爸妈,你们不要为我俩担心,我们都很安全,你们一定要少出门,保重身体。”这时,父亲哽咽着说道:“刘砝、周琴,你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只有你们两个的平安回来,我们一家人才能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父亲!你放心吧,我们战疫为了大家,但是绝对不会舍弃我们相亲相爱的小家,战疫一定胜利,我们一定平安归来!家人相聚,指日可待。”刘砝深情对父亲说。
范树春,区中医院双江分院的一名医生,当疫情来临,他斩钉截铁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危险的疫情面前,没有什么犹豫。我参加过2003年非典的隔离工作,在这方面有一定经验。控制疫情,保护人民,更是我们医护工作者的责任。”他坚毅地递交了请战书,走进了隔离点。他的妻子李红霞是同院医务人员,因为长期生病,身体比较虚弱,疫情爆发时,带病回院上班,同事劝她要注意身体多休息,她说:“我因病不能冲上抗疫前线,但是可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从而,他们夫妻双双分别走上了抗疫的战场。
在去隔离点的时候,范树春给女儿稀饭写了一封感人肺腑的信。稀饭:
爸爸就要去隔离区了。疫情很严重,你要好好在家,认真学习。学习倦了,就出来和婆婆爷爷聊聊天,他们一天也呆在屋子里,应该也闷坏了;也可以逗逗你妹妹,感情是有爱,还要有陪伴。
……
希望我的女儿能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用你的聪明和智慧,向着目标披荆斩棘、百折不挠的一直前进!爱你的爸爸2020.02.04
这封信的感人之处,就是在灾难面前不说灾难,在危险面前不说危险,只是表述对女儿和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从中也透射出对家庭的深爱,对人民的厚爱,对祖国的大爱。
其实,在监测隔离点的每一位医护人员,他们既是白衣天使,也是凡胎肉体。穿上白衣,治病疗伤;脱下白衣,家人守望。白衣之上,有父母赡养;白衣之下,有子女抚养;白衣之内,有夫妻柔肠;白衣之外,有道义担当。他们带着人民的期盼、父母的叮咛、夫妻的嘱咐、儿女的牵挂走上抗疫的战场。并且,人民是他们的坚实后盾,而每一个家庭则是他们做好监测隔离、安全防范、自我保护的支撑力量。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他们的家人,都是挖山不止的人。他们每一个家庭,都是一座迎风击浪的港湾,发生在他们家庭的那些感人故事,给全区32万个家庭,带来了春暖花开的曙光,带来了战疫必胜的希望。
毋需赞美 留取丹心写春秋
按照疫情检测隔离点安全管理要求,笔者来写抗疫战线先进人物、感人事迹的文学创作,不得进入现场采风,只能电话交流或网络收集,增加了写作素材的采集难度。
每当我给疫情医学监测隔离点的支部书记邓德民、组长杨中秀打电话,许多时候都是忙音或无人接听。但是我知道,他们这时抗疫的前沿阵地,正在与病毒拼命地撕杀,哪有闲暇接听电话。
傍晚时分,电话终于打通了,告诉他们,我是谁要写谁,并致以一名作者对他们最崇高的敬意!他们总是用疲惫的声音、平淡的语气对我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必须做的,都是一名平凡医护人员应该做的,而且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差距很远。不必宣扬,毋需赞美。”
好一个“不必宣扬”,在他们狭小而又博大的内心世界里,总是壮怀着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千古绝唱。好一个“毋需赞美”,在他们朴实而又华丽的人生旅程中,总是激荡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气长歌。
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战疫必胜的坚强信心,必将化着巨大的力量,鼓舞潼南区百万人民,一定战胜新冠病毒,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的坚定决心。
潼南以及全中国,奋斗在抗疫战场上的共产党员、白衣战士,广大群众,顽强战疫的英雄业绩,随同2020年这场歼灭疫情、惊心动魄的人民战争,必将写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英勇悲壮的磅礴史诗!也必定载入共和国砥砺前行、光耀千秋的灿烂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