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综合总第2304期 >2020-03-16编印

消费维权,这些事情你必须要知道!
刊发日期:2020-03-1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明白自己的权利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民法通则》等法律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主要享有以下权利: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权、获得知识权、人格尊严权和监督举报权。

牢记几个“时间”
  “7日”——产品自售出之日起7日内发生性能故障,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换货或修理;
  “15日”——产品自售出之日起15日内发生性能故障,消费者可以选择换货或修理;
  “三包有效期”——“三包”有效期为自开具发票之日起计算。在“三包”有效期内修理两次,仍不能正常使用的商品,消费者可凭修理记录和证明调换商品。

保存维权凭证
  1、购物小票、保修单、发票、纸质或电子版合同。
  2、录音、录像。
  3、网购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网页公正保存。
  4、加盖公章的旅游行程表、计划书。
  5、加盖公章的消费清单。
  切记:消费者在购物时千万不要忘记索要发票并予以妥善保管。

购买产品要注意
  1、在实体店购买时要小票、发票和保修单。注意核对小票、保修单、发票所诉产品名称、规格是否与实际产品一致,单据的排头是否与商家名称一致。
  2、网购时记住索要发票并保存(注意是否为假发票),保存交易中使用过的快递单、收货单、付款单等一系列单据。保存涉及交易的聊天记录,如QQ、微信或者阿里旺旺等聊天工具的沟通记录。
  切记:保存电商的交易记录及保留交易产品包装。

食品消费要注意
  1、正规超市购买食品,注意包装明细。
  2、购买食品时,养成向营业员索要购物凭证的习惯,并妥善保管。
  3、若因食品问题造成人生伤害保存好病例及医药费发票。
  4、证据拍照,手机证人证言。做好相关证据保全。
  切记:购买食品时一定要看看食品的三期。所谓三期就是指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期。

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常见欺诈消费者行为有以下这些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2、采取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的;
  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5、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6、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
  7、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8、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
  9、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
  10、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
  11、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
  12、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13、其他以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提示: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以上行为应当受到处罚并承担责任。

运用维权渠道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切记:要注意和掌握诉讼时效。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身体受到损害要求民事赔偿和寄存财物丢失或者毁损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据此,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一定要及时地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购物小贴士
  误区一:诉求走极端。有的消费者由于受到侵害而委屈,即使在未造成严重侵害后果的情况下,往往以普普通通的一瓶饮料、一瓶酒、一件衣服等来索赔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这样的索赔一般不会得到支持。
  消协提示:维权要依法而行。
  误区二:手续图简单。大多数消费者认为,有了保修卡售后服务就万无一失了。但有的经营者正是利用这一点欺骗消费者:只给维修,不给退换。“理由”是没有发票。
  消协提示:消费凭证要索全。
  误区三:价格乱攀比。相当多的消费者觉得最贵的就是最好的。经营者完全掌握这些消费者的心理,谎称“名牌产地”“名牌产品”,最大限度提高价格,促成经营者“只求最贵,不求最好”的投机心理。
  消协提示:购物要货比三家。
  误区四:价低就是实惠。一些消费者在经营者大打“清仓”“狂甩”“回馈”招牌下,毫不犹豫地大量购物,并以为获得了很大实惠。殊不知经营者的招牌下隐藏着售出商品“不退不换”杀机,诱人的条件背后是低劣的质量陷阱。
  消协提示:购物优惠要谨慎。
  误区五:盲目求时尚。促销宣传中,消费者常常注意到一些所谓时尚、流行而又生涩的“双模”“青春果”“纳米”等新生词语,相当多的消费者对此是一片茫然而又跃跃欲试
  消协提示:购物要讲科学。

了解维权电话
消费者投诉电话12315
质量监督投诉电话12365
价格举报电话12358
国家旅游服务热线12301
邮政行业消费者投诉电话12305
文化市场举报热线12318
保监会投诉热线12378
食品药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12331
工信部申诉电话12300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12321

(人民日报中国消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