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刘锦)连日来,我区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先后采取水电阶段性降价、设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强企业用工服务、依法减免税收等政策措施,帮助各类企业渡过难关,加快恢复经营生产。
在高新区,一度摁下“暂停键”的沉寂车间机器轰鸣。重庆景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第一生产车间内,60多名工人身穿工装,带着口罩,加紧生产笔电外壳。“新聘用的120多名工人,经岗前培训都已上岗。”公司副总经理胡朝溯说,企业提出用工需求后,区人力社保局和高新区管委会为他们“送工上门”,大大缓解了用工难。
“截至3月16日下午17时,返潼农民工中有1.21万名务工人员已在区内就业,另有离潼返岗复工16.57万名。”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全面摸排有意愿外出农民工的情况,动员时间段相近、务工目的地相近的农民工集中时间出行,做好交通运输保障,目前累计发出农民工返岗复工专车近80趟班次。
战疫情保复工的同时,精准扶贫不能松。3月17日,在崇龛镇柿花村花椒基地里,10名贫困户正在给花椒树喷农药,人工锄草。
“我们是3月初复工的,之前工人的工资是50元一天,最近一段时间是60。”重庆阿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就业扶贫车间负责人黄绍轩表示,在复工前,全力做好了各项消毒工作,并且为前来上班的贫困户发口罩,测量体温等。
为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全区扶贫企业和扶贫车间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包括贫困群众在内的企业职工们重新忙碌起来。
据统计,目前,全区贫困户返岗复工人员11428名。针对受疫情影响的贫困劳动力,区人力社保局还开发600余个防疫相关临时性公益岗位,既充实了从事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和就业服务等一线力量,也帮助了就业困难人员和城乡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
“后续我们将继续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帮扶工作,掌握暂未就业的少部分劳动力求职需求情况,帮助他们尽快就业,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