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政·综合总第2297期 >2020-03-05编印

不负农时不负春
刊发日期:2020-03-0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评论员 李扬

  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既是疫情防控的决战期,也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期,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把抓好春耕生产作为推动复工复产的一项重要任务,让春耕备耕工作不受疫情影响,确保农业生产开好局,为今年全区“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惊蛰已至,雨水增多,春耕备耕将迎来大好时节。抢农时、促生产,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是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不负农时不负春,打牢农业生产基础,保障夏粮丰收。
  要下大力气抓好春耕生产。加强春耕农资保障,做好化肥、种子等农资储备,打通疫情期间农资供应、农民下田等春耕生产堵点;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为农户提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动物疫病防控等专业指导,做好田间管理,稳定春播面积,加快生猪产能恢复;严防农产品滞销,要全面摸清农产品采收、加工、冷链物流、销售等情况,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加大冻库等冷链投入,提升农产品保存方式,调节市场供应。
  要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蔬菜是我区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也是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抓手。要用好用足政策,打出财政、金融、担保、用工“组合拳”,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复工复产,引导菜农应采尽采;抓好蔬菜产销对接,做到菜要采、能加工、卖得掉,进一步增强农业企业和菜农生产信心,保持蔬菜产业旺盛活力。
  要下大力气抓好“米袋子”。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并加快推广使用,增强粮食生产能力。
  春光无限,但时不我待。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也关系到脱贫攻坚、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只争朝夕。但说到底,在战“疫”环境下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关键要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好“三农”战略,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强化统筹、协调管理,加大政策支持、服务。这样,才能确保疫情防控安全,农业生产不误农时,获得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