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本土作家总第2297期 >2020-03-05编印

细雨霏霏育秧忙
刊发日期:2020-03-0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黎世泽
  3月初的这天,天空下起了霏霏细雨,田地里软酥酥的,像铺了一层油。
  “真是好雨知时节啊!”
  一大早,潼南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老秦,就来到位于潼南区梓潼街道新生村涪江边的这块平坝。
  但,乡亲们比他来得更早,密密麻麻地站在田坎上。
  “老秦,快点排头啊。”有人性急,等不及了。
  “要得,要得。”老秦对摆放在田里的五台旋耕机和三台无人机,再次看了看、查了查,确定无异常后,大手一挥,“排头!”
  顷刻,五台旋耕机“轰隆隆”地发动,在田里来回穿梭起来。
  不一会,七八亩田就旋耕、平整完毕,机器熄了火,整齐地停靠在一边。
  “哇!”田坎上传来惊叹声:“‘铁牛’真牛!”
  “下面,撒种。”老秦大声喊道。
  “嗡嗡嗡”,三个操作手手持遥控器,随着按钮轻轻一按,三台无人机的机翼飞快旋转,徐徐起飞。
  “注意哈,推动播种器,要慢,要均匀,要整齐。”老秦不时提醒无人机操作手,“每一盘播种量大概在65克左右为好,以保证撒下的种子出苗均匀整齐。”
  三台无人机整齐地排着列队,在离地不高处来回飞翔,种子不停地撒落,如天女散花。不多时,无人机机翼放缓,慢慢降落。
  “好了,种子撒好了。”老秦显得很轻松。
  “哇,这么快?”田坎上发出惊叹。
  “就是这么快。”老秦大声回答,“等到秧苗三叶一心的时候,我们又用这个机器来栽,一样的这么快!”
  “它的收成咋样啰?”田坎上发出疑问。
  “没问题,绝对稳产增产!”老秦拍拍胸脯。
  “这个机器,我们也想用,咋样?”田坎上发出了求救声,“现在正是疫情期间,人手一点都不好找啊。”
  “没问题,我们这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为你们‘犁牛打耙’的。”老秦满脸热情,“区上的供销社也要求我们,不受疫情影响,要主动服务,要搞好生产。”
  “那费用高不高嘛?”
  “不高,不高,不到人工的四分之一哩。”老秦肯定地说。
  “啪啪啪!”
  田坎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