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匡三在建筑工地务工
区人力社保局送工送产
贫困户匡世洪在新建道路上运送农资到场镇销售
贫困户蒲建平开展公益性岗位打扫场镇清洁卫生
全媒体记者 李扬
“自从上级派来了扶贫驻村工作队,我们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了特色农产品种植、小型家禽养殖,硬化了道路,还协助举办了各类文艺活动,村民的腰包鼓了,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米心镇苦竹村党支部书记梁平夸起区人力社保局扶贫驻村工作队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如数家珍地赞扬。
为实现村美民富的美好愿望,近年来,区人力社保局选派了3名优秀党员干部到米心镇苦竹村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打造了一支“撩起裤脚下得了田、扛起锄头上得了山、拿起计划跑得了项目”的扶贫驻村工作队,给苦竹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扶贫驻村工作队在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方面也探索出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涌现出了一批脱贫增收的先进典型。
【案例一】:拓展增收渠道
匡三,男,苦竹村居家脱贫人员。扶贫驻村工作队通过常态化走访了解到,匡三曾在外从事建筑工作,具有一定行业基础,并拥有培训意愿。为此,工作队主动联系区就业和人才中心,针对匡三等一批有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员,组织开展了专业技能培训,并推荐提供工作岗位和自主创业市场信息。匡三便是切实享受自主创业市场信息中的一员。培训末,扶贫驻村工作队协同村支“两委”积极为其组建了一支含在家贫困户在内的稳定的施工队伍,并将村级建设项目全面委托匡三及其施工队。2019年,匡三依靠扎实的建筑知识和市场信息资源,全年增收突破10万元,带动施工队贫困户成员增收近2万元/人。
除拓展技能培训增收外,驻村工作队还积极组建鸵鸟养殖、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着力打造沃甘种植、砂石厂股份投资等集体经济经济项目,帮助全村贫困户实现入股分红“全覆盖”,多渠道多方位助推贫困户家庭经济增长。
【案例二】:稳定增收项目
匡成,男,苦竹村外出脱贫人员。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针对突入其来的疫情,扶贫驻村工作队对全村贫困户开展了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落实了外出务工贫困户信息采集。2月,复产复工信息一经发布,匡成等贫困户拟返城务工,但又苦于无公共车辆接送,返岗困难,经济收入无法稳定。针对这一情况,扶贫驻村工作队立即启动“贫困人员返城务工专车计划”,切实运用前期信息采集成果,分批次开展健康证明指导、用工信息推荐、免费专车接送服务等,保障了全村有外出务工意愿的贫困户第一时间顺利返岗复工,实现了外出务工贫困户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此外,扶贫驻村工作队积极联系农业等相关部门,为在家务农贫困户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农耕器具供应及春耕种苗免费发放等。2月底,100余包玉米种、黄瓜种等已全部免费配送到全体贫困户,保障了“春耕无忧”。
【案例三】:强化基础建设
匡世洪,男,苦竹村居家脱贫人员。扶贫驻村工作队入驻苦竹村前,匡世洪等部分村民入户道路没有硬化,匡世洪及家属虽长期在家务农,家庭承包土地达10亩,并发展了土鸡、鸵鸟养殖项目,但苦于出行困难,多数情况下,匡世洪等贫困户的农副产品都只能就近低价销售。为打破村民出行瓶颈,扶贫驻村工作队制定了全村基础建设项目发展规划,先后争取区交通局建设项目、村级“一事一议”建设投资等数百万资金落户苦竹村,全面启动全村道路硬化及便道入户工程。目前,匡世洪的种养殖产品经过道路硬化及驻村工作队联系市场推广渠道,已销往潼南及周边区县,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截至2019年底,全村共计硬化村级道路16公里、山坪塘整治2口、无害化厕所升级改造150余户、村级“五保家园”全面提档升级等,村级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即将竣工。
【案例四】:注重政策帮扶
蒲建平,男,苦竹村居家脱贫人员。蒲建平身患听力残疾,无子女,孤生一人,外出务工及居家务农能力较弱,常年闲散在家。考虑到其特殊情况,扶贫驻村工作队协同村支“两委”为其启动低保人员申请审核程序,帮助其享受到了340元/月的最低生活保障。同时,为增强其脱贫信心,扶贫驻村工作队多次上门开展政策宣传,激发内生动力,并将其纳入村级公益性岗位推荐名单提交村支“两委”。现在的蒲建平,不再是以前无所事事的闲散人员,转身变为了村容村貌的“美容师”,村级道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他打扫的身影。
充分发挥政策帮扶效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蒲建平的故事不是个例,而是全村积极落实政策扶贫的一个缩影。仅2019年,米心镇苦竹村便完成CD级危房功能性设施建设12个、落实D级危房改造5户、C级危房改造3户、住房安全整治5户、新钻安全饮用水井6口。目前,全村法定人群实现了社会保险参保率100%和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率100%的双百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