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易
二十多年前,小龙虾刚爬进菜市场,我便成了最早吃这虾的人。卖的人也不知道此虾尊姓大名,见其壳壳厚,钳子大,和螃蟹有得一比,便胡乱称它为螃虾或者蟹虾。
这虾,性子暴烈,即使摘掉它的头盔,扯去它的肠子,那一对威风凛凛的大钳子还能逮谁夹谁,绝不手软,颇有点人头落地,嘴巴还要咬仇人一口的邪乎。提着一袋“窸窣”作响,泥巴胡哨,腥味十足,不知此虾为何虾,我的心情有点复杂。
回家后,烈火辣油烹了,揭开锅盖那一刻,所有的复杂情绪皆化为嘴边的哈喇子,那一袭华美的大红袍,惊为天虾,比我们惯常见到的任何虾都要红上几品,而那直达味蕾的一股浓香,比其它肉香都泼辣都直接,简直就是赤裸裸的诱惑。
嚼着饱满Q弹、奇香扑鼻的虾仁,我预言道,此虾要火!不想此言一出,我竟如同那球王贝利,因为世界杯上,只要他预言哪支球队赢,则那支球队必输无疑。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小龙虾依然寂寂无名,虽然价格便宜,却少人问津。其实倒也不是我乌鸦嘴,究其原因,小龙虾虽然生得膀大腰圆,五大三粗,实则不过花生仁那么大一颗肉可食,且这道菜得下猛料,衬头不少,还须多油多辣,大料、啤酒紧着慢着侍候,否则不美。
众人不食我独爱,廉价的美味前仆后继地中饱吾之私囊,小龙虾的身价也一直在泥沼里打滚,似翻身无望的样子。直到儿子渐大,他吃虾的阵势,完全把我这个资深前浪打在了沙滩上。这孩子,打小就极喜鱼虾,从不拿正眼瞧猪肉,被我揶揄为“回回猫”,自从尝了第一颗啤酒香辣小龙虾,这道菜便被他列为最好吃的菜,十几年不变。
儿子倒也不是只知道吃的蠢物,他素喜阅读《博物》之类杂志,是他给我科普了小龙虾。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产美州,经日本传入中国……吃小龙虾的季节从暮春开始,着短衫,吹风扇,我与儿子坐在餐桌旁,就着一大盘浓油赤酱的小龙虾,摆起了龙门阵,“出水蛙儿穿绿裤,落锅虾公着红袍”,母子二人相互打趣逗乐,岂不快哉?
随着第二代吃虾群众的崛起,小龙虾也一路行情看涨,大江南北都掀起了吃小龙虾的热潮,饲养小龙虾的人自然也多了起来。不过虾红事非多,虾跃龙门的小龙虾,一度被各种谣言妖魔化,说它专吃腐尸,喜欢肮脏的环境云云。为此中央电视台专门做了实验,给小龙虾正名。把小龙虾们放在透明水箱里,水箱一头连着装有鲜肉的洁净水,一头连着装有腐肉的脏水,事实证明,所有的小龙虾,都急冲冲地向装有鲜肉的洁净水爬去……我和儿子都松了一口气,此举还了它们一个清白之名,更为全国各地的小龙虾养殖户避免了损失。吃小龙虾的饱了口福,养小龙虾的鼓了荷包,这是小龙虾对我们的莫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