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力镇双堰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镇村干部了解花椒长势情况。
环境优美的牵牛村。
群力镇场镇全貌。
全媒体记者 罗列 实习记者 关羽
核心提示
大海航行靠舵手,乡村振兴靠组织。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组织强则乡村强,组织弱则乡村衰。近年来,群力镇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为引领、产业为基础、群众为主体,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之路。
走进群力镇,栋栋居民小楼错落有致,条条乡村公路平整开阔,河水清花儿美,鸭儿游鱼儿跃,新落成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就像音乐指挥家,带领着广大群众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协奏曲,笑开花的群力百姓越来越富足,越干越有劲。
抓整改转化 把基层阵地强起来
“前年夏天下大雨,鱼塘都要翻堤了,到村委会找人想办法,在那个斜坡上差点把腿摔断了,结果走到便民服务中心还没人。”提起过去的小龙村村委会,村民陈道安抱怨说。
据了解,距群力镇政府仅半公里远的小龙村过去是一个后进村。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外出流动人口比重大,再加上村级服务中心位置偏远、狭小老旧,村干部人浮于事,服务意识差,工作中相互推诿等时有发生。虽然村里党员人数不少,但“三会一课”等党的活动参与人数少、主动性差,各项制度执行不严……日积月累,村支“两委”的服务问题给村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针对小龙村便民服务中心位置偏、条件差,阵地功能不足等问题,2019年,群力镇党委政府通过实地调研,制定了小龙村组织阵地整顿工作方案,由镇村筹措资金新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针对没有集体经济,村两委用地票资金入股聚德福建筑劳务和盛鞍汽车服务两家企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去年入股分红收入达到3.2万元,预计今年收入将达到5万以上。针对党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村干部服务意识差等问题,镇党委督促指导村党支部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村支两委成员的教育培训,约谈村支部书记、培训党员和专干,增强了大家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整顿以来,村支两委深入群众谈话60余人次,解决群众实际问题10余件。
今年4月,投资70万元,建筑面积250平米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办事大厅、会议室、图书室、医务室等功能用房一应俱全,环境改善了,村干部的服务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现在村级服务中心修好了,又宽又漂亮,比原来好多了,办事方便了,村干部的服务态度都比以前好得多了”。正在办证明的小龙村村民吕玉英激动地说。
“下一步我们要尽快完善标准化建设,狠抓党员素质提升,逐步转换党员作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好务,积极带领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小龙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华说。
打造好组织阵地建设的同时,小龙村围绕乡村振兴,重点发展水产及生猪养殖,通过扶持小龙虾、养鱼、养猪及养鸽等养殖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以及向建筑劳务企业推荐,扩大招工用工规模,实现村民增收。
“今年,我们计划把小龙村支部建设作为镇级的示范点打造,按组织建设标准化示范化的方向去努力。”群力镇党委书记米俨介绍,围绕服务群众,一步步把小龙村的经济搞上去。
抓产业富民 把龙头企业引进来
近年来,群力镇牵牛村坚持党建工作与发展产业相结合,增强群众致富动力,成功引领村民走上一条依靠产业带动的致富道路。
牵牛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作用,通过抓党建促脱贫,凝聚全村党员合力。村党支部设立政策宣传岗、环境治理岗、民事代办岗,极大提高了党员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了党员示范引领作用。镇村干部经常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促膝交谈,给贫困户耐心讲解扶贫政策,转变村民思想,帮助村民坚定致富信心。
筑巢才能引凤。群力镇积极向上对接,从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水利局等部门争取到资金900多万元,整治硬化村级道路30余公里,修建蓄水池、提灌站,整治山坪塘,进一步改变了牵牛村的基础劣势,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出行环境。另外,筹资16万元提升整治村便民服务中心,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得到有效改善。“村干部服务周到,每天都上班,下队里给社员解决问题都非常积极”。面对村民刘先和的夸赞,村支书周家书表示,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是党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也是党的宗旨,只要老百姓满意,我们才安心。
梧高凤必至。2016年,一家花椒种植企业落户牵牛村,流转2860亩土地种植九叶青花椒,去年花椒开始挂果,亩产量为700至900斤。除了土地收益,还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
“企业在我们这儿包地种花椒,我包给他有三亩多地,再加上在基地打工,每年收入我们两口子挣得到两万多点,日子比原先好得多。”不喜言笑的牵牛村村民周家庆一脸幸福地说。
牵牛村把企业的困难当成自己的事情,尽全力帮忙解决,使企业安心地在村里落户。“村两委周支书扶持我们进行土地流转,有任何问题找到他们,也不遗余力地帮助解决,让我们的产业在这儿能够持续稳定地生根发芽,到现在达到了投资预期,非常感谢群力镇党委政府和牵牛村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花椒基地负责人刘阳告诉记者。
同时,牵牛村两委还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通过以集体资金30万元入股花椒保鲜冻库建设,每年保底分红18000元。积极引导群众以土地折资入股,成立合作社,探索出一条农民、集体经济与企业共同发展之路。
“通过组织振兴,我们增强了党员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大家形成了共识,大力发展产业,通过规模化集约化达到效益化”,群力镇镇长张豪说,目前,群力镇发展了花椒、柚子、小麦、小龙虾等产业。下一步将继续壮大产业,发展脆皮李种植,通过一村一品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抓干部队伍 把发展合力聚起来
“工作人员很耐心细心,不懂的地方都会给我们讲解、指导办理手续”。在双堰社区新落成的服务中心填写外出务工健康申报的居民李小万说。2019年,群力镇投入200余万元修建双堰社区等村级服务中心,加强党组织阵地建设,为组织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这几年,群力镇持续深化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领导带头、组织全员学习,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载体和碎片化时间,把学习材料定期上传QQ、微信群等,全体党员下载使用“学习强国APP”。每月坚持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增加彼此交流学习的机会,做到了凝心聚力,统一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锤炼了党员干部队伍,提升党员综合素质。镇党委明确了各支部的党建目标任务,建立党委班子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责任落实到个人,每月到各支部检查指导不少于2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党建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点问题。
“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村集体经济强不强,村民富不富,环境美不美,取决班子强不强”,群力镇党委书记米俨说,通过整顿转化,对工作不力的社区干部进行了调整。通过创新提升,大胆起用新人能人,进一步夯实了基层组织基础,焕发了各村“两委”班子的生机和活力。
紧扣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抓农村党建,把地方经济建设搞上去,带领群众奔小康,党组织才会具有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通过抓党建,使全镇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大大提高。组织振兴开动了产业兴旺这台乡村振兴的“发动机”,点燃了群力人奋斗致富的干劲激情,这杆旗帜指引群力百姓迈上了强村富民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下一步,群力镇将继续打造战斗力强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筑牢基础,提升党组织号召力,努力打造全区党建工作亮点,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米俨表示,镇党委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工作态度,以组织振兴为抓手,做好党员队伍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