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本土作家总第2346期 >2020-05-06编印

薪火相传,星火燎原
刊发日期:2020-05-0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姜 邓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新型冠状病毒的恐怖阴云笼罩着神州大地,寒冷的黑夜让人感到绝望。“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争先恐后地在“疫情阻击战”的请战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按下鲜红的指印。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 ”。他们跟亲人告别时眼中有泪水,更多的是坚定。记者问他们为什么上前线,有人答:“站出来,是医者的初心和毕生追求”。有人答:“我是党员,真金不怕火炼,是党员就要主动接受考验”。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华夏儿女都在为战胜疫情努力:有人在一线冲锋陷阵,有人研制抑制病毒的药剂,有人在海外买下口罩厂将口罩低价售回国运往一线,有人志愿给忙碌一天的医生送外卖,有人开车无偿送疲惫的医生回家……他们,来自中国的各行各业,危难来临时,冲在最前面,肩负起民族大义!法国公共卫生专家查帕克表示:“这种上下一心的凝聚力令人肃然起敬”。我们正是靠着强大的凝聚力,打败了2003年的非典,熬过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20年的新冠病毒,我们依然会胜利!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好消息不断传来:“疫苗研制出后志愿者开始使用”“国内有秩序地复工复产“”领导带头下馆子”“武汉确诊病例清零”……
  对比国内的欣欣向荣,国外的状况糟糕透顶:累计确诊人数飙升至300万以上。我国充分表现出大国担当:宣布向83个国家及世卫组个国家及世卫组织、非盟提供援助,和世界各国分享中国的诊疗方案,与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卫生专家视频会议。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行动和贡献,记住了中国的情谊与担当。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我虽未上前线,却感慨颇多:84岁再战疫情的钟南山岁,73岁奔波一线的李兰娟,63岁请缨抗疫的郑样,54岁研究病毒的陈薇……危难面前,每一代中国人都在用行动书写使命和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这场举国战疫,00后,没有缺席: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工作的刘家怡,口罩生产线工人余森乐,康复出院后积极捐献血浆的大学生小陈,只身一人从印尼带回1.5万只口罩的赵珺延……抵御病毒,守护家园,我们是这个冬天突然长大的小孩。苏丹学者加法尔说:“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这一代年轻人将继续进行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长征,他们是站在保卫中国、保卫世界的舞台上为中国和世界的稳定作出贡献”。
  我相信,在疫情中看到的东西,会融入我们的骨血当中,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受疫情影响,老师们和同学们“宅”家上网课。我们学校通过“腾讯会议”授课,老师们在QQ群里“花式”吹促学生上课:“十八线网红主播在线求关注”“让我们一起战胜函数知识点”“明早八点,老师带你梦游化学王国,不见不散”……为吸引学生上课,各科老师充分运用文字的魅力。
  有些同学“身在曹营心在汉”,我却认真对待。我有时会在课后询问老师当天遇到的难题,有时会自己在网上找一些学习方法或答题技巧和同学们分享,有时通过学习软件上的资源进行预习或者复习。
  返校后,师生们每天戴着口罩上课,成为校园里史无前例的风景线。想到国家免费给我们提供的口罩,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现在多努力一些,将来祖国需要我的时候,就能多付出一点。
  习总书记说:“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一百多年前,热血青年“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呼声言犹在耳,今日之中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明天的我们会接过前辈的火炬,把黑暗归还给凛冬,把懒惰弃留于昨日,把使命牢记于心中,带着“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踏上征程……
  未来可期,薪火相传,星火燎原,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