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将空心菜打包装箱。
村民采摘空心菜。
小渡镇双屋村大棚蔬菜基地。
全媒体记者 陈靖
“这批货品相真是太好了,打包时要特别仔细,保证空心菜送达时和现在一样新鲜。”近日,记者来到小渡镇双屋村隆福旺农业专业合作社采访时,该村党支部书记张良雄正和合作社负责人王万兵忙前忙后,叮嘱工人不管是采摘还是打包,一定不要“拖后腿”,影响货品品质,力争让“好货”卖个“翘价钱”。
双屋村的隆福旺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余亩,借助良好的水源和地理条件,采用蔬菜大棚种植方式,实现空心菜提前上市,更早走上市民的餐桌。按平均亩产7吨(14000斤)的产量来算,该合作社年产值近500万元。
主动出击招商
人见人夸的“摇钱树”,现在看来红红火火。然而在3年前,该企业引进时却费了一番周折,让村两委一班人最终明白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当时的双屋村是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党组织凝聚力、带动力和战斗力都不强,亟需通过发展解决存在问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王万兵种空心菜发了财,正准备扩大种植规模,四处选择新的种植基地。我立马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在村里发展产业项目,成不成功就看这一次了。”村主任龙刚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兴奋的感觉还没完全忘记。
王万兵是小渡镇人,前几年和朋友合作搞农业项目,和蔬菜销售企业接触多了,发现市民叶类蔬菜需求量大,但供应却明显不足,上市时间也较短,便在临近的寿桥镇建设好几十亩基地种空心菜。
渠道建立以后,市场销售一片大好,拓展种植规模成为当务之急,临近河边的坝地成为选择的必要条件。
龙刚与张良雄商量后,知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立即决定改变以前“等靠要”思想,主动出击,积极争取,招引王万兵到村里建蔬菜基地。
一番接触下来,优势并不明显。虽然双屋村有靠河的坝地,但与G93渝遂高速和G319线都距离较远,土地都掌握在村民手中,分散且不够集中,谈判起来确实有难度。
多番见面商讨,多次沟通交流,张良雄才明白了关键所在。其实,沿河自然条件大同小异,差别不大。企业最关切的地方在于,村民是否支持项目落地?土地能否集中流转?是否有充足的劳动力?
围绕以上3个核心关切,张良雄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到村民家中一户一户拜访,分析发展机遇,缕清支持事项,打消村民顾虑。有少数几户村民,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后仍“瞻前顾后”,他们便发动身边亲戚朋友和退休老支书去做工作,最后终于达成一致。
俗话说,种好了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把企业的关切解决了,就是招商引资最大的诚意和措施。
几个月走下来,思想工作虽然做得很辛苦,但与村民们拉近了关系,增进了感情,为后续项目落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重心回归本位
党建强则乡村兴、群众富。让项目能发展,企业留得住,必须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以前双屋村“两委班子”宗旨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工作重心不放在村里,分散精力搞副业,遇到问题方法不多,遇到困难躲着走、绕着走,表象在服务,根子在思想。
镇里派出工作专班,围绕村民提出的“问题清单”,按照“一村一策、对症下药”的要求,采取“一支部一方案”的方式分类施治,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使整顿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党组织书记工作不尽职问题,镇党委督促村支部书记分清轻重,明白主责主业,提升服务意识和进取意识。针对干部慵懒散拖、漠视组织制度的,开展党员专题培训,严格规范党组织活动次数和质量,强化落实村务党务公开制度,增加发展及便民项目争取力度……
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体现在对村集体事务的积极上心,体现在对发展的迫不及待。
“黎叔,这几天有点辛苦哈。一大早就起来,要忙到中午才收工,身体遭不遭得住哦?”
“遭得住,遭得住!”黎泽刚爽快地回答道。
黎泽刚家就住在基地附近,听说村里来了合作社要承包土地,通过发展产业带领大家伙增加收入,他第一个举了手,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
隆福旺农业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胡军正介绍,看到双屋村地理条件不错,村“两委”和村民也比较支持工作,几个合伙人商量后便决定满足大家的想法,一亩地年租金定为600元。
自合作社建立之初,黎泽刚就一直在基地里干活,负责将所有摘来的空心菜在池子里清洗干净后,沥干水分,整齐摆放装进泡沫箱子里。
“说句实话,要不是村里引进这个蔬菜企业,我们这些老头儿要去打工,哪个得要嘛?”黎泽刚对现在的生活状态很满意。“我家里4亩水田,不用出一点儿力,每年净收二千多元钱。加上我每个月打工,一天也能有60块钱左右,一年算下来,也有两万多块钱的收入呢,我老两口的基本生活也就够了。”
合作借势发力
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土地流转金到了春节一分不欠按时支付,村民的工资每月初按时兑现,从不拖欠,让村民感觉生活有了奔头。
但村集体没有产业支撑,没有收入,让村干部有时候说话做事,“腰杆都硬不起来”。
村“两委”一班人思来想去,“不如就跟合作社搭伙,也种空心菜吧?”龙刚试探性的一句话,其实正中了大家的下怀。
合作社负责运输和销售的是位年轻人,名叫龙俊。听说村里也准备组织老百姓,跟着合作社一起干,便爽快地答应了。
“没得问题,你们只管生产,我们负责技术指导和运输销售,基地里出好多,我们就收好多。”龙俊透露,合作社和市里几个有实力的生鲜超市是战略联盟,与江津双福国际农贸城等大型市场也有长期合作,很多时候叶类蔬菜是供不应求。
说干就干。村里与合作社联合出资,村集体占比51%,合作社占比49%,按比例入股分成。村民知道这是一笔包赚不赔的买卖,入股非常踊跃。为此,村里对每户村民入股数量进行了限制,还引得部分村民连声“抱怨”。
两三个月过去,村集体企业便建立了起来,空心菜也实现了上市销售。
“这个项目真是选得真准。每天是一大车菜运出去,一大摞钞票就挣回来。”张良雄介绍,我们的空心菜上市有一个多的月了,虽然价格从最初的五块多下降为三块多每斤,但一车菜刨去人工、土地、管理等成本后,利润仍有一万多元。
第一期村集体经济项目毗邻合作社,只有50多亩地,只能说是“刚刚起步”。
对于后续发展,村里与龙俊、王万兵、胡军正几人已经交流探讨过几次。隆福旺合作社认为,稳定的货源供应,是项目持续顺利合作的关键。
“你们先把几十亩地经营好,蔬菜品质要达到规定标准,产量也要达到同期标准。”龙俊称,和合作伙伴们正在详细研判这个事。“只要能提供稳定的货源,我们可以将基地全部交由村里负责经营管理,只要承诺货品全由我们负责销售就可以了。”
按近三年的经营情况看,每年持续10个月的空心菜采摘及包装,就可以为村民产生一百万元的务工费用。加上随之产生的经营利润,其效益将非常可观。
“我们现在就是要进一步提振村干部的信心,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公信力,赢得合作社和村民的信任与支持,变“后进”为“先进”,让双屋村这个远近闻名的‘空壳村’变成真正的‘实心村’!”小渡镇党委委员何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