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2380期 >2020-06-19编印

我区推进畜禽养殖向标准化生态化发展
刊发日期:2020-06-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罗列)“这是生物安全实时监控系统,通过监控可以随时掌握各养殖场工作人员进出情况、饲料物资存放地点、车辆是否消毒杀菌以及养殖场内生猪的长势情况”。潼南温氏畜牧有限公司技术员邹俊介绍说,在疫情期间,要求所有的人员、物资、车辆要经过多次烘干、消毒、杀菌后才能够近入养殖场内。
  6月18日,记者在潼南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监控系统控制室看到,技术人员正在调取生猪养殖场的实时监控视频,了解生猪饲养情况,规范生猪养殖流程。
  今年以来,我区为确保生猪市场健康供应,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积极想办法、添措施,引导各地企业、养殖场新建员工、物资、车辆进出专用通道,减少外界与生猪的直接接触,同时投资建设远程监控系统,制定奖惩办法,严格规范各养殖场生产流程,确保生猪存栏和市场保供。
  “企业为了对生猪饲养流程进行适时监管,减少人和猪的直接接触,今年3月该公司投资100多万元,对合作的320多户生猪养殖合作家庭农场安装远程监控系统。”邹俊介绍说,目前已安装100多户,余下的200多户将于今年年底前分期安装完成。同时,公司还制定了奖惩办法,对严格按流程饲养的养殖户给予每头猪15元的奖励,对不按规定饲养的给予警告、整改,以此来保证生猪的健康和出栏量。
  “目前,我们已经对2户生猪养殖场发出通知,责令其尽快予以整改。同时也提醒其它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生产流程规范养殖,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远程监控系统随时都可以了解各个猪场的养殖情况”,邹俊说。
  除此之外,为防止在疫情期间饲料进入场内堆放,减少人员接触,该公司还积极倡导建设散装料塔,升级改造养殖场内料线和漏缝,从过去“人工喂养”向“自动化养殖”方式转变,减少人与生猪的直接接触,营造生猪安全的生长环境。截止5月底,潼南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生猪存栏14万头、出栏14万头、能繁母猪2.2万头、仔猪引进0.07万头、生产仔猪15万头。
  “为促进我区畜禽养殖朝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避免不规范建设造成后期环保隐患,我们联合区生态环境局发出关于规范畜禽养殖场(新建、扩建)建设的通知,要求各镇街规范建设程序,加强备案指导,对在生产过程中因环境污染、疫情防控等问题受到行政处罚的畜禽养殖场取消申报各类项目补贴资格。”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吴迪说,各畜禽养殖场(户)要主动接受镇街和部门监督检查,建立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严格落实“谁污染、谁治理”的养殖粪污治理主体责任,确保粪污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妥善处理好周边群众关系,杜绝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