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徐旭)7月15日,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委获悉,近年来,我区以“数字化”为切入点,用大数据智能化为现代农业赋能,推动农业经营增收、流通效率提高和产品质量提升。
“我们投入2500余万元,持续更新‘中国柠檬指数’,建设年育柠檬苗200余万株智慧脱毒育苗监测中心,建成3000余亩汇达柠檬‘远程信息采集系统’、2000余亩天滋农业‘柠檬物联网AI平台’种植基地,实时监测农残、肥力等情况,智能化占比达90%。”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数字化种养方面,我区探索在陈抟故里等油菜基地试验无人机直播,在桂林、双坝等蔬菜基地应用无人植保、无人耕整等技术,水肥一体化种植近3万亩,物联网养殖生猪70.9万头,农牧智能化率近70%,培育7支专业植保服务队,拥有无人机27台、测绘机4台、持飞手证18人。
此外,我区还强化数字化管理,引入小犀牛等科技企业开展“农业+区块链”,优化升级测土配方施肥智能查询系统,启动5个气象、土况自动监测站建设,应用于蔬菜、粮油产业,建成农业VR720°云平台,全景管理视窗进入整合优化阶段,推动“潼南绿”蔬菜进入“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确保产品安全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