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凤
夏天的泥鳅最好捉。夏天雨大,涨水很快,山水便全部往低处的水田里涌。这时的泥鳅也活跃起来,它们纷纷钻出洞,浮出水面快乐的随波游走。泥鳅随水流过田缺口,便在田巴凼里滞留,很容易被捉住。
雨量稍减,我便兴冲冲戴上斗笠,背上笆篓,提着箢篼,光着脚丫飞快跑去田边缺口处,挨着田边找寻泥鳅,生怕去晚了被别人捉去。水位落差低的缺口边泥鳅最多,泥鳅争先恐后或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在田巴凼一团团拥挤着,只要用箢篼去轻轻一捞,一条条肥壮的泥鳅就可以装进笆篓。
在池塘边,还可以钓上水泥鳅。选择最好的位置,穿好鳅饵。鳅饵是平日空闲从稻田里捡来或从池塘里摸回的螺蚌之类,也可以用麦粒或蚯蚓。钓钩投放到池塘里,只在岸边等一小会,泥鳅便争着抢食,被一串串钓上来。
还可以将鳅饵串好放进网中,将一张一张网笼放进池塘。间隔几分钟,就可以收网笼。在塘边叉开双腿,轻轻将网上提。随着网笼慢慢现出水面,网笼里的泥鳅就挤挤挨挨转来转去。待网笼提到塘埂上,泥鳅就活蹦乱跳,我们便一大把一大把往笆篓里装。泥鳅不好抓,身子太滑,又喜跳喜钻,手掌要罩得严严实实才能抓进笆篓。有时运气好,还能捞到鲫鱼和螃蟹。鲫鱼温顺,轻轻跳几下便不再动弹;螃蟹凶恶,两只夹子举得高高,气势汹汹,一旦被它夹住手指,就会流血,痛疼难忍,抓它还得从后背下手。泥鳅抓完了,一张一张网笼又串好钓饵重新放进水里,隔会儿再收上岸,又是很多的泥鳅。只两三个小时,笆篓里便装得满满的。
晚稻收割时节,是捉泥鳅的好时光。那时是秋末,天气开始寒冷,大人们不急于犁田耙田,都忙于挖红薯播小麦。田沟里泥鳅多,特别是有水或肥沃的田沟,泥鳅特别肥大。由于在晚稻生长时期,一般不去稻田里捉泥鳅,会弄死禾苗。待秋收完毕,我们便经不住诱惑,小心翼翼下田沟捉泥鳅。先挑泥鳅洞眼大和密集处,用泥巴围住两头,舀干水,一层一层翻转泥巴,泥鳅便被翻出来,抓住放进笆篓。在干旱处,手指无法扣泥。我们就抡锄头挖,一块田挖下来,泥鳅足有好几斤重。
泥鳅提回家,哥哥宰杀,姐姐备料,母亲掌厨,父亲烧火。泥鳅用红辣椒、酸菜和着猪油红烧,软和细嫩。还可以油炸,用菜油炸出来的泥鳅,香脆酥软。父亲每次吃泥鳅都要倒上一杯老白干,美美的喝上几口。他说,吃这样的美食不喝酒是浪费。我们则毛起吃,吃得肚儿滚圆。暂时吃不完的还可以放养在水缸或盆子里,下顿再捞出来煮吃。
每当享受着麻辣鲜香的泥鳅佳肴,一家人笑语喧哗,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