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特别策划总第2410期 >2020-07-31编印

双 拥 花 开 硕 满 枝
刊发日期:2020-07-3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全媒体记者 李松

  在这里,人民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
  在这里,官兵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
  ……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凝结着军民割舍不断的鱼水情谊,每一寸土地都疑聚着军民唇齿相依的骨肉亲情。在这块热土上,军地双方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感人赞歌!军队和人民鱼水不能分,军民一家人鱼水情谊深。
  “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视驻地为故乡,把人民当父母”……在潼南,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潼南区委、区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市双拥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为抓手,狠抓双拥工作落实,持续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同步发展,谱写了一曲曲“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共建、团结奋斗”的双拥乐章。

高站位 建立健全高效务实的机构机制
  潼南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作为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紧抓不放,建立了党委统揽、分工协作、形势分析、定期检查、工作通报等工作制度,构建了党政军民联手协力配合、社会各界齐抓共促的双拥工作新格局。
  据悉,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以军地改革为契机,及时调整全区双拥工作组织构架,成立以区主要领导为组长,40个单位和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紧密结合机构改革各单位职能职责调整情况,及时调整《重庆市潼南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重庆市潼南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双拥工作职责》《重庆市潼南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和《重庆市潼南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制度》等双拥工作规范化文件。区双拥办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启动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要求,根据全国双拥模范城《命名管理办法》和《考评标准》,制定《重庆市潼南区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方案》以及相关配套方案,为创建国家级双拥模范城打下坚实基础。
  “为不折不扣完成全区退役军人工作年度目标任务,专题召开全区退役军人工作会议,对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精心安排部署,细化目标任务,不断压实强化各级各部门责任落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张长国介绍,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入开展“基层基础基本建设年”活动,组织22个镇街、304个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开展优抚褒扬纪念、安置、就业创业、社保接续、双拥创建等业务培训4场次,实现应训尽训全覆盖,不断提升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与此同时,我区制定时间任务表,实行分层分级督促检查机制,对市、区两级安排的工作任务实时督促,不定期对各镇街退役军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并要求限期保质保量完成。牢牢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推进川渝毗邻地区双拥工作一体化发展,今年4月2日,区退役局人事务局与遂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签订了《潼遂退役军人工作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潼遂双拥工作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成立了潼遂退役军人事务暨双拥工作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边际合作长效机制。目前潼遂双方已开展多项活动,深化两地双拥工作合作,不断提升两地双拥工作水平。
  每年春节前,区四大班子领导组成拥军慰问团,深入驻潼部队慰问广大官兵,介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关心慰问重点优抚对象,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各部门、各镇街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对现役军人军属和重点优抚对象的走访慰问活动。自双拥创建开展以来,已发放双拥宣传挂历年画4万张、“福”字8万张,发放慰问金270.14万元,进一步密切了部队与地方的关系,增进了军政军民团结。

民拥军 营造“懂军、重军、尊军”新风尚
  懂军言军,重军拥军,尊军崇军。
  区委、区政府始终带着强烈的责任和使命担当,构建综合服务保障体系,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和就业创业帮扶工作。
  去年以来,我区开展退役军人网络专题招聘会、应急救援招聘专题推荐会、线下网创培训会,提供岗位1000余个,40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对1000余户全区退役军人创业情况进行精准摸排,实现创业基础信息精准,扶持对象精准定位,扶持政策投放精准。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0余万元,形成“创业指导+创业园地+创业服务”的全程扶持和服务体系。建立教育资助申请“一站、一次”快捷办理服务模式,退役军人教育资助申请最快可10分钟办理完毕。截至目前,共通过退役军人教育资助申请490人。组建“部分退役士兵社保接续专班”,专人专办,发挥部门协同优势,通过查阅原始资料、社保系统、公安系统和优抚系统等进行信息数据精准比对,开辟社保接续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办结率92.6%,圆满完成阶段目标任务。
  此外,我区及时核算、按时逐月足额打卡发放重点优抚对象抚恤优待金,严格落实军休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积极开展残疾军人评残调残、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参试人员、老年烈士子女、农村籍退役士兵等资料审核、审批和上报备案等工作。将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进入城乡医疗救助范畴,为一至六级伤残军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用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办法予以报销并给予适当的医疗补助……每一个举动、每一项政策,都彰显党委政府和全区人民对军人的浓浓深情。
  在全区营造浓厚的双拥氛围,努力增强全社会的双拥意识。利用建筑围挡作为宣传栏广泛宣传双拥,利用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双拥宣传标语,利用景区宣传栏展示潼南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场景,各镇街在辖区范围内灯杆、道旗、宣传栏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做到宣传全覆盖无死角。每月在潼南网、潼南微发布、潼南手机台、《看潼南》APP等新兴媒体上推送双拥信息,每两周通过电视字幕、潼南手机报彩信端发布双拥宣传口号、标语。今年来,在中国网、中国双拥杂志和华龙网等省级以上媒体,在潼南日报、潼南新闻、新潼南APP等本地媒体刊载双拥新闻30余篇条。
  值得一提的是,区双拥办主动作为,加强与区旅投集团的协调配合,初步实现利用我区旅游景点周边销售平台,为退役军人创业产品提供展销平台,并建立“三专一优惠”制度,即在销售平台内,有专人负责产品介绍、产品设有专柜、产品在销售网络中设有专区;现役、退役军人凭有效证件在区旅投集团销售平台能享受购物优惠等。在城区两个重点商圈建立“双拥联盟示范街”,示范街90%的商户主动承诺为现役、退役军人提供优质、优先、优惠的“三优”服务,现役、退役军人本人凭有效证件到店消费享受相应优惠。

军爱民 把热血倾情奉献给第二故乡
  人民对子弟兵献上一份真情,子弟兵也把驻地作为第二故乡、视群众为亲人。
  无论是在支援地方建设、脱贫攻坚、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等重大活动中,还是在抗疫、抗洪等急难险重的“特殊战场”上,都活跃着军人的身影。
  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军地协同谱写了众志成城的时代凯歌。疫情阻击战期间,全区有1000余名退役军人奋战在医院、车站、市场、小区以及各种道路卡口等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中国网刊登的《“四个”到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中国双拥杂志刊登的《用“三个到位”书写战疫合格答卷》,对潼南区退役军人参与疫情防控进行了报道。
  区双拥办了解到武警潼南中队在疫情期间承担执勤任务中急需口罩后,立即向区疫情领导小组领导汇报情况,同时与区经济信息委、区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联系协调。不到30分钟抽调500个口罩,派专人专程送至部队,及时解决了武警中队疫情期间执行任务的燃眉之急。
  军地协同抗“疫”,只是军爱民民拥军的一个缩影。
  广大驻潼部队官兵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到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潮之中。在争创国家卫生城市期间,驻潼部队广泛开展“美丽家园”“我为潼城添美丽”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官兵职工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走上街头义务清理环境卫生,义务植树,绿化荒山。
  为贫困村修路、建造修缮桥梁、打井、援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帮助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驻潼部队怀着对潼南人民的深情厚谊,全身心投入到帮扶工作中,围绕群众急需热盼的重点发力,在基础帮建、产业帮扶、助学兴教、组织帮带等方面,真情帮扶,为全面小康助力加油。
  守一方热土、保一方平安。驻潼广大官兵积极主动参与到抗击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救援、扑救山火,区两会、旅游旺季等重要时期维稳和安保等急难险重任务之中,为维护全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奉献激情与热血。
  驻潼部队还结合自身特点,发挥优势,为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支持国防教育普及,组织中小学军训,开放训练场地、部队营区、军史场馆,开展“军事日”、军营开放日等活动。
  “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全区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继承和发扬我区双拥工作优良传统,迎难而上,主动作为,融合发展,共同为建设和谐美好潼南谱写辉煌绚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