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政·综合总第2392期 >2020-07-07编印

多元“夜经济”激活“城市气”
刊发日期:2020-07-0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餐饮生意越来越好。

餐饮生意越来越好。


  

全媒体记者 徐旭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我区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步伐也是不断加快,多元化的“夜经济”市场更是四处催涨,既激活了潼南城市“烟火气”,又给潼城增添了新的活力,喧嚣的城市更显魅力。
  连日来,记者走进潼南大街小巷,看到城市街道的车水马龙,目睹市民嬉笑喧闹的众生百态,垂涎让人流连忘返的美食香味……一幅幅勃勃生机的“夜经济”画面展露眼前。

夜场经济掀新潮
  7月3日晚,市民高大杰下班后应朋友邀约,来到隆鑫美食街的一家餐饮店聚餐。“夜啤酒、烧烤、健身、唱歌……周五的晚上是最适合出来玩的,不用想工作的事情,第二天也不用早起,可以尽情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让自己身心得到放松。”高先生觉得,结束了一周忙碌的工作,身体和心理都急需放松一下。
  和高先生一样,潼南大多数的上班族,都将周五晚上作为绝佳的约会时间。还不到6点钟,隆鑫美食街的大部分餐饮店都近乎座无虚席,有些餐厅门口甚至都摆满了桌椅。
  “不好意思,你们前面还有几桌客人,你愿意等的话就到外边休息一会儿,客人吃完桌子收拾出来了就来叫你们。”在江北新城的一家串串香店里,市民廖女士和老公徐先生趁着周末,邀上自己的几个“铁杆兄弟姐妹”,本想和朋友们嗨上一番,不想周末餐饮异常火爆。“与刚刚恢复营业相比,现在店里的人气旺多了。”负责人忙得晕头转向,“大约两个多月前恢复堂食时,店里只有零星的几桌人,现在一到晚上尤其是周末、节假日晚上,店里几乎都会满座。”
  “我想买本公文写作的书”“我打算逛逛夏天的裙子”“那头有家店的面包好吃,我准备买点早餐”……晚8时许,市民刘小姐刚和自己的朋友们在隆鑫美食街结束用餐后,便在周边的商铺悠闲地逛着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着。
  当晚9点,市民周女士换了一身运动装,准备去健身房跑步健身。“健身房一般是晚上10点半关门,现在去运动一小时正好,晚上吃了很多,太有罪恶感,要去消耗一点热量。”周女士说。
  和周女士一样,有许多上班族都选择夜晚的时间段,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在游泳馆里游泳锻炼。白天一直坐在电脑前,晚上到健身房运动1小时,是很好的放松方式。
  深夜11点,此时健身房和超市已经打烊,酒吧的热闹才刚刚开始。“小酌几杯,缓解一下工作的疲惫,十分惬意,要不是电影院还没开门,我还想去看一场夜场电影。”30出头的市民吴波涛说。
  聚餐、运动、唱歌、喝酒听音乐……当晚,记者先后前往隆鑫、江北夜市、滨江路、接龙桥等商圈和街道走访,发现沿街小铺、商超、夜宵烧烤店、健身房等地,市民往来不断,日渐恢复以往的热闹场面。

精细管理放真招
  隆鑫商圈人流量大,所以隆鑫美食一条街就聚集了各种各样的美食,是潼南近年来新开发出来的又一条好吃街。负责该片区的城管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负责的这条街目前不允许游商经营,一旦看到游商,就要劝导其离开,这里人流量太密集了,是不允许随意摆摊的。
  不同街道采取不同的监管政策,这是城市管理部门在城市治理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记者了解到,在凉风垭政府广场旁的餐饮一条街,依旧对游商采取劝导离开的措施,但对于原有商户“越门经营”的做法,较以往来说较为弹性,堂食把桌子摆到了街道上,等位区的茶水和小吃放到了门外。该商圈的店主们也纷纷表示,这是近段时间的新变化,“原来只要一摆出去,就会被劝导。”
  规范监管,是对“夜经济”的支持与鼓励。为进一步规范夜间便民自治摊区和夜间餐饮摊区,实现夜间经济的提质升级,国网重庆潼南供电公司结合店铺商家及市场实情,派出专门的服务队伍,协同相关职能部门解决客户用电需求,保障室外用电安全。与此同时,城区还在重要商圈周边新增停车位1000余个,鼓励商超、夜宵店等商家适当延长营业时间;配套完善夜间巡逻、志愿服务、公共交通等服务。

记者手记: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当前,千城千面的“夜生活”点亮“夜经济”,“夜经济”成为提振消费的一大增量,成为服务民生、促进就业的一大举措,这也是“六稳”“六保”的一大助力。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因此,不同的“夜经济”品牌,也当有自己的特色。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来游客,都希望能在闲暇之余的夜晚,找到属于这座城市的独特味道。
  如何塑造“夜经济”品牌?潼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我们应充分依托滨江路、隆鑫美食一条街、江北夜市等地域,形成有标志性的“夜经济”品牌,这样便既有了特色,又有了温度。
  如何管理“夜经济”区域?一座城市的“夜经济”质量,是衡量整座城市文明程度、文化风格和居民生活品质的一把尺子。对于“夜经济”的管理,应持开放包容心态。而在这一过程中,更离不开消费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的三方配合、共同维护,需找到三方博弈的平衡点。
  如何保障“夜经济”安全?在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巩固稳定向好的防控态势下,我区的“夜经济”已经点亮,城市“烟火气”又回来了,但“安全”二字依然不能松懈。疫情防控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用火用电安全、出行交通安全……都应在职能部门的服务保障下、广大群众的支持配合下,做得更好、抓得更实,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