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家门口锻炼
小龙虾丰收
采摘花椒
鲜花满院
全媒体记者徐旭
核心提示
近年来,龙形镇立足镇情实际,凝聚全镇各方面智慧和力量,牢牢扭住事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眼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实施人才强镇、产业富镇、镇村建设美镇,不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绿化、医疗保健、环境卫生“四大提升”,着力强化党建引领、改革创新、依法治理、素质提升、民生保障“五大保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实现了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仲夏时节,行走在龙形镇田间地头,处处是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俯瞰稻田,水稻长势喜人,小龙虾悠游浅底,农民喜获丰收;仰望山坡,花椒基地绵延成片,宛如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长卷;走进果园,一颗颗饱满新鲜的果实挂满枝头,三三两两的游客提筐挎篮,享受着采摘乐趣……
这是龙形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结出的硕果。近年来,龙形镇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结合实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植增收产业,美化乡村面貌,推动各村通过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彰显特色、一村一景、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美丽农业景观带,美丽乡村有颜值更有产值。
重党建 服务群众更贴心
“党建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作为镇党委书记,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采访中,龙形镇党委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年龙形镇各项工作都能扎实顺利推进并取得显著成绩,就是因为始终坚持“以党建统领一切工作”。
农民要致富,农村要发展,关键靠支部。只有党建工作扎实了,党员的思想进步了,脱贫攻坚工作才能及时有效地开展。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龙形镇以党建为抓手,积极整合组织资源、凝聚组织力量、发挥组织优势,探索构建“党建+”扶贫新模式,多措并举、持续发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龙形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龙形镇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双组长责任制”、分管领导驻村责任制、镇村两级书记齐抓共管责任制,以村为单位、以社为基础,以联系村领导、驻村工作队、包帮干部为网格员,建立“一网覆盖、责任到人、任务明确、一包到底”的网格化责任体系,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精准管理,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基础。
能否高质量脱贫,关键在人。近年来,龙形镇把加强基层带头人队伍建设、提升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党建促脱贫的重要抓手,下大力气优化村级带头人结构,提高干部履职水平,凝聚起脱贫工作的强大合力。
据了解,龙形镇通过村级班子研判工作,配强、配齐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为各村(社区)选配挂职锻炼本土人才14人,实现了每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并多次组织村(社区)干部参加区、镇组织的扶贫业务培训、干部培训,提升干部履职水平。去年,全镇推荐后备村(社区)干部38人,在村(社区)发展党员3人,其中贫困村1人,重点村1人。
人才队伍建设起来了,发挥好作用是关键。通过开展党员义务劳动日、党员承诺践诺、党员结对贫困户等活动,全镇党员干部躬下身子,深入到贫困群众中去,找准贫困户致贫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引导贫困户完成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从“等靠要”到“内生动力”的转换,全面树立起群众脱贫信心。
今年疫情防控工作中,党员干部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入户走访、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给贫困户送防疫物资,宣传招聘信息和就业优惠政策、组织筹备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困难群众就业能力和脱贫致富的勇气。
为加强党员管理,龙形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持续深化纠“四风”工作,深入开展“三·五”基层工作日、“讲政治、勇担当、马上就办、一抓到底”作风建设提升年等活动。同时,在各村(社区)创新并推广了“互联网+党建”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完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利用微信、QQ等互联网移动媒体,建立“龙形镇学习交流群”“龙形镇党员信息管理工作群”等“微平台”,积极开展“微活动”,方便党员缴纳党费、学习党的知识等,助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升。
抓产业 释放发展新动能
采访时,记者在龙形镇的坡地上看到,漫山遍野的花椒树连绵成片、铺满山头,枝叶间密密麻麻的花椒果在阳光的照射下油光发亮,凑近一闻,馥郁的香气扑鼻而来。
“这是九叶青花椒,亩产量1000至1200斤左右,年产值6000余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龙形镇农服中心主任黄冠指着剪枝后硕果累累的花椒树,兴奋地告诉记者,九叶青花椒,因每一枝一般长有9片叶而得名。耐干旱,能适应山地、丘陵、河滩的独特气候和土壤,因果实清香、麻味纯正而广受农户和消费者青睐。“目前线上京东、淘宝等平台和本土电商平台均有‘潼南花椒’产品销售,每斤干花椒价格40-50元。”
这效益可观的花椒产业,是龙形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重庆锄萃、天裕乐、锄长华、椒隆等经营主体种植的。近年来,龙形镇按照“强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的要求,扩大花椒种植规模,切实提高花椒科学种植水平,进一步完善产业基地喷雾施药、机耕、节水灌溉等基础设施,并加快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建立起种加销、科工贸一体的发展新机制,推动花椒产业标准化、技术化、集聚化发展。
截至目前,全镇发展规模化花椒种植基地1.33万亩,其中集中连片种植面积9200亩,1000亩以上规模基地4个,培育了天裕乐、锄萃等花椒规模化初加工企业2家,重庆岩泉食品调味品加工企业1家。2019年全镇花椒产值1.16亿元,花椒加工产值1.95亿元。
如今,依靠发展花椒产业,龙形镇正迸发出生机和活力。力争到2021年,全镇花椒生产基地稳步增长到1.53万亩,集中连片花椒基地面积1.12万亩,鲜椒总产量达到1.3万吨,产值达到1.5亿元,实现加工产值3.1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
事实上,花椒产业只是龙形镇统筹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缩影。
龙形镇党委政府深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为此,近年来,龙形镇围绕建成现代农业强镇的目标,按照“一心、一轴、两片区”的发展布局,融合发展“稻田+”“果林+”、中药材等产业,流转土地3.5万亩,建成重庆市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3500余亩,柠檬种植基地5000余亩,花椒种植基地5000余亩,山地蔬菜基地2000余亩,有效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利器”。
除了发展特色产业,龙形镇还在观光旅游业上着力深耕。龙形镇自然资源优良,距离潼南城区8公里,距火车站4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既是潼南区“东北门户”,也是潼南城市宜居后花园。
依托禀赋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龙形镇党委政府决心以功能拓展型农村产业融合为发展导向,建设以龙多山为片区,以439为轴,结合两高、三库、一机场的空间格局,形成辐射全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片区。
特色农业规模初具,基础设施完善,发展态势强劲……如今的龙形镇,正昂首阔步走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奋力书写产业强镇新篇章。
美环境 打造美丽新龙形
清晨,沐着阳光,记者爬上位于龙形镇龙多山洪兴村。放眼望去,蜿蜒的公路两旁,各种花草长势喜人。
“这些花草,是今年村里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和村民栽植的。再等几天,成片的花草开了,那景色才美呢。”洪兴村党支部书记谭理说。
站在高处远望,森林郁郁葱葱;口口池塘水质清澈,倒映出绿树青山。半山腰上,一幢幢农房白墙灰瓦格外醒目。路边的开阔地里,长势喜人的花椒、蔬菜、特色经果一眼望不到尽头。好一幅美丽的绿水青山画卷。
在路边的一个农家小院,82岁的陈大爷正在拾掇花草。在这片约莫两分的地里,各种花儿叶繁花盛。“这片地过去是鸡啄地,既脏又臭。现在鸡鸭圈起来养,我就把这片地收拾出来种上花花草草。花开了,小院也变漂亮了。我每天都要来闻闻花香。”陈大爷高兴地说。
行走在村里,显眼处的墙壁上,绘上了生动的卫生壁画;路边摆放着两个一组三个一组的垃圾箱桶;农家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几乎每家每户院前都有花台花圃,有的还摆上了大大小小的盆花。
洪兴村是龙形镇农村人居环境试点村。近年来,在区、镇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村里对农户的房屋实施了风貌改造,全村吃上了“自来水”,普及了卫生厕所,人行便道连通了每家每户。与此同时,村里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山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5社朱大姐的门上,挂着的“最美庭院”匾牌格外醒目。她家房前屋后花团锦簇,院里摆放着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垃圾箱。谭理介绍,朱大姐家的庭院是区里去年评选的最美庭院。她家的房屋内外干净整洁,家禽实行了圈养,柴草堆码整齐,垃圾分类。村里把她家列为学习的榜样,组织各社参观学习,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洪兴村把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要求写进了村规民约张贴上墙,安放了200多个垃圾箱桶,2名保洁员每天清扫公共地段,生活垃圾入桶。产生的垃圾当天就转运到场镇的垃圾中转站。
“全村农户卫生习惯的转变得益于积分制的推行。”谭理说,全村每个社每月检查一次卫生。为了防止评人情分,实行了社与社之间交叉检查。检查小组人员吸收了村民代表参加,保证了评分的公平公正。对获得高分的农户,除了授予最清洁庭院、最美农家的牌子外,还奖励日常生活用品,调动激发了村民做好环境卫生的积极性。
3社李阿姨家的小院干净整洁。院子前面的石栏上,摆放着10多盆花草和盆景。正在洗衣服的李阿姨说:“我们社每家每户都比着把环境搞好,都想当先进,生怕自家落后。当先进除了多领奖品外,脸上也有光呢。”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村民‘赚’了积分,也‘兑’出乡村环境新面貌。”龙形镇党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龙形镇还将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建立长效机制,让群众的生活环境更卫生更优美更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