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陈靖
一大早,天刚蒙蒙亮,上和镇三岭村的滕发献就拿着锄头下地干活了。
靠近水池边的这块地是最大的一块,有将近5分地,取水方便、离家又近,不久前种上的小叶青豇豆,已经长出了长长的蔓藤,正顺着呈X型的竹竿向上爬。
“这是我与八方义工合作种的第二季‘订单蔬菜’,目前长势还比较好,应该可以超过平均产量。”滕发献对丰收充满希望。
考察 蔬菜种植“短平快”
三岭村位于潼南最北端,距离城区有20多公里,与合川区太和镇接壤,交通较为闭塞。村民上街赶集,到距离最近的场镇,都在10多公里以上,颇为不便。
“这几年,镇里和村上都加大了脱贫攻坚的力度,道路也修了不少。但是,由于我们村比较掉角,加上没有客车,上街都不太方便。”村民张道林介绍,大家上街一般选择坐摩托车,不但不安全,价格还贵,通常要20元,很多人都承受不起。
前不久,记者来到村里,看到公路边堆放着大量南瓜,上面用薄膜覆盖着,防止雨水淋到上面。山坡上种着各式蔬菜,沟里的水田种满了稻谷,田坎上的玉米和黄豆大多已经收获,干黄的玉米杆还在土里倔强地站立着。
“这里的村民比较淳朴,也非常勤劳。你看嘛,地里的庄稼都整整齐齐,杂草也没有一根。”随行的八方义工事业部部长、志愿者蒋金城介绍,今年1月,从朋友那里得到信息,他带领八方义工志愿服务协会事业部的志愿者们来到这里,就开展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调研。
三岭村是全区50个贫困村之一,地形以丘陵为主,土多田少,山上植被茂密,生态环境优良没有污染,种出来的农产品质量都不错。村民们也普遍有种植蔬菜的习惯,务农也是家庭主要收入之一。但受限于运输不太方便、成本较高,一般种植都比较零星,不敢扩大规模。
有多年蔬菜销售经验的蒋金城意识到,这里不缺好的产品,缺的是销售渠道。
“不如我来解决蔬菜运输及销售问题,你们只管按照我的要求来种就行了,大家看行不行?”正长期困扰于此的村民们立即拍手欢迎,连连称好。
试种 村民增收有希望
第一个试种项目,就是市民都爱吃的时令蔬菜——四季豆。
经过与村民的多方商量,结合当地土质和气候条件,以及市场行情,“滕红谷,你要的3斤种子,请你拿好!”“周巡海,这2斤半种子是你的,按照注意事项种,肯定卖个好价钱。”“陈兰,这是你家的,千万可别浪费了哦。”……
今年1月中旬,蒋金城和八方义工的志愿者们一道,将种子送到了农民手中。由于第一期是试种阶段,有些村民将信将疑。经多方动员,有13户村民参与进来,共领取种子30公斤,种植面积为16亩。
蒋金城在蔬菜批发市场经营多年,市场行情非常熟悉。
哪些蔬菜受市民欢迎,价格走势怎么样?先期上市的蔬菜口感很重要,哪些品相好卖,哪些不好卖,蒋金城非常熟悉。
今年受疫情影响,有的村民本准备开年后外出务工,也只能滞留在家中,不能外出。还好家里多种了几亩四季豆,成熟后将全部收购,不用为销路发愁,也解了部分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
兑现 模式认可潜力大
拨开云雾见月明。5月份,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取得重要阶段性胜利,复工复产全面恢复,市场消费热情进一步提升。
5月中旬至下旬,蒋金城多次开着他的货车,按事先约定来到村里。乡亲们也早已将采摘的四季豆装好,守候在公路边,等着交货。
最后一批货采收完毕,这半个多月的售卖期也就结束了。5月22日,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检验、称重、抬上车、登记,不过半小时,第一批试种蔬菜全部如约收购完毕。蒋金城翻出账本子,拿出计算器,一家一家计算应付金额。
“滕发献,你种得最多,品相也好,一共该付给你3600元,这是现钱,请你点一下。”接过一叠红朗朗的百元人民币,滕发献连连道谢,右手食指在嘴里沾了一下,一张一张数对了数目,还透着阳光看了看真伪,才喜滋滋地放心收下。
“现在土地又空出来了,还跟不跟我们志愿者接着干嘛?”八方义工志愿服务协会副会长王强问道。
“要得,要得,要得!”滕发献回答道。
四季豆种植时间短,管理相对简单,技术难度不高,群众易于掌握。从2月份栽种到5月收获,共三个月时间,13户群众共获取收益2.73万元,户均增收2000余元。
“这个项目虽然发不了大财,但也能为群众增收发挥一些作用。”蒋金城称,看到收益潜力大,比较稳定有保障,村民们都热情高涨,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好几户参与进来。第二季种植的是小叶青豇豆,但愿也能有个好收成,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贡献一份属于志愿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