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2440期 >2020-09-10编印

科学育苗保“菜篮子”供应
刊发日期:2020-09-1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农技人员察看大棚育苗长势。

农技人员察看大棚育苗长势。


  

蔬菜基地一派忙碌景象。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赵晨城吴鑫袁刘莉)洪水退去生产自救,眼下“育苗”扮演的角色尤为关键。连日来,我区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开展异地育苗,抢种秋菜。
  9月初的一天早上,记者在太安镇罐坝村看到,10名工人们忙着对耕整出来的土地拉线、开沟、播种,加紧培育蔬菜苗,基地内一派繁忙。“洪灾过境,导致我区桂林双坝蔬菜基地等1.2万亩蔬菜被淹,农作物损失超过8000万元。由于钢架大棚基本被冲毁,洪水退去后留下的淤泥太深无法进行育苗,本月又即将迎来秋种。”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吴迪说,我区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和专家在太安镇罐坝村开展异地育苗工作,抓紧抢种补种,确保下半年的“菜篮子”供应。
  据介绍,在罐坝村蔬菜基地加紧补育的100余万株冬甘蓝和花菜品种,将在九月底、十月初移栽到受灾地区。与此同时,农技专家还深入田间地头,对异地育苗进行集约化种植、规模化管理,充分发挥本地技术的优势,在较高的管理水平下,以较低的成本,培育出健壮的秧苗,不误农时,提高蔬菜的质量和产量,确保“菜篮子”供应,为农户的增产增收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