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社会·综合总第2442期 >2020-09-14编印

李蓬春:
不负芳华,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刊发日期:2020-09-1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李蓬春给孩子们上剪纸课。

李蓬春给孩子们上剪纸课。


  

全媒体记者 赵晨城 张峻豪
  李蓬春,人如其名,她就像春天的花儿一样,经过凛冽刺骨的寒冬后,越发开得美丽鲜艳,给人们带来生命和希望。面对苦难的家庭,她没有退缩;面对不公的命运,她勇往直前。在一次次的磨难中向阳而生,凭着自己的努力盛开出了花朵,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我必须坚强”
  1995年,李蓬春出生在卧佛镇横房村的一户农民家庭。从她记事起,病魔就如同影子一般跟随着她的父母。一家人虽然日子过得艰苦,但是他们乐观开朗,常常笑对挫折与困难,也让李蓬春从小养成了向上向善的优秀品质。
  “我从来都没有觉得不幸,相反,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李蓬春说,虽然家庭贫困,但是父母和姐姐都对我很好,给我创造条件让我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李蓬春从小就非常乖巧懂事,很早就知道通过自己的双手来为父母和家庭分忧。在上高中和大学期间,李蓬春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食堂勤工俭学,以此来挣取微薄的收入和免费的餐食。
  2018年,李蓬春从重庆师范大学毕业,毅然选择回到母校长兴小学任教。就在李蓬春开始期许生活可以逐渐好转的时候,命运又给了她当头一棒。父亲终于抵挡不住病痛的折磨,住进了医院。“我每天早上5点起床,为卧病在床的母亲和生活都不太能自理的姐姐准备好早饭,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医院照看父亲,然后赶回学校上课,放学后又赶紧回家照看母亲和姐姐,上医院陪父亲。”谈到那段艰辛的日子,李蓬春坦言,我也会有觉得累的时候,但当我看到羸弱的母亲和病床上的父亲时,我知道我必须坚强。
  学校所在地离家有15公里路程,为了方便往返两地,李蓬春借来摩托车开始学习骑摩托,为此,她摔了不少跟头。李蓬春一周5个工作日,至少有4天,无论刮风或者下雨,都要赶回家。

“我热爱教育”
  “虽然李老师的工作时间不长,但她对教育的执着和对学生的满腔热情,感染了我们所有人。”长兴小学的教师们这样评价李蓬春,她如同一朵历经凛冽寒冬的花儿,在春日里娇艳绽放,给别人带来生活的希望。
  “我曾经是长兴小学的学生,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我的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给我生活的希望。”李蓬春说,所以我选择回到家乡,像我曾经的老师一样,照亮他人,把爱和希望继续传递下去。
  正因为懂得感恩,李蓬春在教育事业上兢兢业业、爱生如子。在长兴小学任教的2年时间里,她从一名初生牛犊的毕业生蜕变为人人喜爱的李老师。由于学校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许多孩子缺少家庭的关心关怀。李蓬春深知农村孩子渴望温暖的心,每周她都会不定期到各家各户家访。“我知道孩子们需要我,因为他们的身上有曾经自己的影子。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家长对我的信任,我特别的开心和自豪。”李蓬春说。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原本平静的生活。李蓬春跟其他老师一样,通过上网课为学生们进行教学。但是通过网络,人们却看到了这样感人的一幕:李蓬春端坐在电脑前,身旁是课本,身后是病重卧床的母亲。一头是学生,一头是家人,李蓬春没有放弃任何一头,她将所有的力量,所有的真情,所有的爱,倾注给了她们。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李蓬春决定送课上门。“复工复产后,孩子们爸爸妈妈都去城里工作了,留下的爷爷奶奶都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这对他们线上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李蓬春说,所以每天我都会去孩子们家里,对他们进行一对一授课,以免他们的课程落下。
  “蓬春很辛苦,又要教书,又要照顾我和她姐姐,她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很欣慰。希望她好好教书,培养更多的人才。”25岁的李蓬春肩负着太多的责任,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自古忠孝难两全,但是李蓬春很好地平衡了两者的关系,她以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和事业的双重担子,直面命运的坎坷,把最灿烂的笑容和温暖的爱留给了家人和孩子们。生活也许给了这个95后女孩太多的不幸,但是她总是勇敢面对,向上向善。